沒有人,張如京從寶島喊來了三百多位技術骨干,還從白頭鷹召回了一百多位。
從建廠到芯片試產,只花了396天。
三年建了六座廠,都達到了納米級,拖拽著國內芯片產業至少前進了三十年,而中芯也成了全球第三大芯片廠。
在21世紀初布局十二寸產線的時候,以個人資源,找齊了白頭鷹五大教會為他做人格背書,擔保他所說的話都誠實可信,2007年12月的時候,拿到了45納米產品的生產設備,僅僅比西方發達國家晚了一年左右的時間,2009年1月1日,順利拿到了32納米生產設備的出口許可。
然而,臺積電依舊沒有放過張如京,時刻盯著,最后打起了專利官司。
在這場專利官司中,張如京的離職是雙方達成和解餓的條件之一,于是乎,同年11月,和解方案出爐,中芯支付兩億美元現金和十分之一的公司股份,緊隨其后便是張如京的"自愿離職信",辭去公司諸多職務。
在唐都前往魔都的飛機上,王東來腦海里將張如京的諸多信息回想了一遍。
而在王東來的身邊,則是陳凌岳。
此次前往魔都見張如京,少不了陳凌岳。
畢竟他之前也和張如京沒有交際,貿然上門也未必能見到。
陳凌岳則是不同,之前多少也是華威的2012實驗室的人,門路不少,多打幾個電話,還是能將和張如京的見面安排下來的。
“老板,張博士已經在去年六月于魔都創辦了新勝半導體,總投資號稱68億美元,第一期投資23億美元,目前已經過去半年多,想要說服張博士改變主意的話,恐怕有些難度!”
陳凌岳一路上都有些猶豫,不過最后還是壯著膽子,對王東來如此出聲說道。
聽到陳凌岳這么說,王東來看了看他,便好奇地問道:“你覺得我去見張博士是為了什么?”
陳凌岳沒說出來之前,還有些猶豫,但是說出來之后,膽子就變大了。
“老板,咱們公司這兩年不斷地在半導體行業布局,這都是明擺著的事情,現在忽然要去見張老,很難不讓人這么想。”
王東來并沒有直接給予確切的回答,而是轉過話題說道:“那我問你,你如果是我的話,你準備在見面之后怎么去說服張老。”
陳凌岳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會被王東來反拿過來問自己,愣了一下,很快就反應過來,稍微沉思了一下,出聲說道:“這一點需要知道老板的目標是什么?”
“如果老板的目的是想要和張老一起創辦半導體公司,我覺得懸,因為張老現在已經創辦了新勝半導體,第一期已經開工了。”
“可要只是合作的話,那就簡單了,我想以張老的性格和作風,應該不會拒絕。”
聽到陳凌岳的回答,王東來略有好氣地搖搖頭,說道:“陳哥,沒想到你現在也變了。”
陳凌岳只是笑了笑,并沒有反駁什么。
兩人就算是有私交,但也改變不了兩人一個是老板,一個是員工的現實。
想了想,王東來便對陳凌岳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帶著陳凌岳,就是因為接下來的工作,還需要陳凌岳。
“確實,你說的沒錯,這兩年布局半導體行業,就是準備在這一行大展身手。”
“想要在半導體行業有所發展,張老是不能錯過的人,而且我也想和這位張老好好認真地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