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啟智的期待中,王東來開口了。
“姚院士,咱們國家的計算機水平以前是什么樣,現在是什么樣,想必姚院士很有感觸。”
“人工智能是一個什么樣的項目,重要性如何,研發難度如何,姚院士肯定也很了解。”
“據我所知,國外已經有好幾家巨頭在人工智能上面的投入了巨額研發資金。”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不是賣貨的,就是做游戲的,搞社交的,玩的就是一個壟斷,美其名曰什么賽道,垂直分類的。”
“這些大廠的市值很高,但是對于計算機的發展有多少積極正面的影響呢?”
“人工智能離不開數據大模型,而我們擁有最多的人口,也有大量的接受基礎教育的人口,這足以形成一份十分可觀的的數據大模型。”
“銀河科技從成立之初,就定下來技術為先的宗旨,越是硬骨頭就越是要去啃!”
“我剛才說的每年拿出五個億投入到人工智能是認真的,研發投入不設上限也是認真的。”
“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很多年,但是只要銀河科技還在一天,我還控制著銀河科技,就能持續一天。”
“姚院士想要培養國際頂尖的計算機人才,這不僅僅是需要強大的師資力量,也需要一些有難度的項目來磨煉他們,書讀百遍不如手過一遍。”
“沒有哪一個頂尖的人才,是只讀書就能成就的。”
“而人工數據大模型,對于"姚班"的學生和銀河科技而言,也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
和姚啟智合作的想法,也只是昨天才出現的,倉促之間,能有這樣的一套說法應該很不錯了。
而聽到王東來這番話的姚啟智卻并沒有急著表態。
辦公室里的氣氛也逐漸變的沉悶起來。
良久,姚啟智才出聲說道:“王教授,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當人工智能真的出現了之后,人類社會未必會如同你所料的那樣發展。”
“人工智能的最可怕的地方不止是學習效率,而是將門檻逐漸拉高,當機器可以隨意取代人類工作的時候,那么就注定了會有很多人失業。”
“現代機器所帶來的生產力效率比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一千年前的生產力何止翻了上百倍,但是你我這些現代人比那時候的人生活質量可曾高到數百倍?”
“住樓房,坐小車,穿暖衣,吃飽飯,與幾十年前,上百年前的人相比,我們是幸福的。”
“可是,以眼下的生產效率,其實早已可以讓所有人過得更好,過得更有尊嚴,過得更有幸福感。”
“任何的技術出現,到最后都會被社會各方面所影響到,例如鐳元素的發現,在醫學領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放射出射線,破壞和殺死細胞和細菌,用來治療癌癥,但是被用在了原子彈上面,于是就有了人類最恐怖的武器出現。”
“一個技術的出現,未必帶來的都是正面影響,對所有人都是好事,換個用法,也許就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這一刻,王東來看向姚啟智的眼神頓變。
其實,姚啟智的說法,王東來自然是想過,也知道按照資本的天性是必然會這么做的。
少部分的人掌控人工智能調配工作,大部分人依據人工智能的調配投入生產,疲于奔命而又累不死。
人工智能在發展到極致之后,就能完成絕對意義上的所有農業、工業、工程、科研、管理、金融、心理、文學和藝術等領域的額工作,人類的存在意義極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