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就算是王教授真的研究出來了,可是需要多少年呢?”
“萬一研發出來了,結果芯片制程能力又有了進展,那該怎么辦?是繼續研究,還是坐視巨額研發經費打水漂?”
“王教授,你是年輕人,想法多,精力旺盛,科研實力也在巔峰期,可能覺得這樣的事情很酷。”
“可是你在科研人員這個身份之外,還是一個公司的老總,你應該考慮到成本和風險的事情。”
“所以,對于你的邀請,我拒絕!”
張如京這一番話說的苦口婆心,要是換成其他人的話,恐怕張如京這會兒早就轟人離開了。
根本不會浪費這個時間和口舌去勸說。
王東來自然明白張如京的善心和好意。
半導體行業之所以成為核心。
就是它實在是太重要了。
從沙子變成芯片,中間的流程很多。
從圓晶到成品,不是光刻出來這就行了,還需要進行封裝。
封裝是指安裝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用的外殼,它不僅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芯片和增強導熱性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芯片內部世界與外部電路的橋梁--芯片上的接點用導線連接到封裝外殼的引腳上,這些引腳又通過印刷電路板上的導線與其他器件建立連接。
因此,對于很多集成電路產品而言,封裝技術都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這樣一來,對于封裝技術就有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說是芯片面積和封裝面積之比最好是越接近1:1越好。
引腳要盡量的短,好減少延遲,引腳間的距離要盡量的遠,以保證互不干擾,提高性能。
基于散熱的要求,封裝越薄越好。
小小的一枚不到指甲蓋大的芯片,單單只是封裝技術就有這樣的要求,可想而知。
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cpu的性能直接影響到計算機的整體性能。
而cpu的制造工藝最后一步,也就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cpu的封裝,同樣的cpu,采用不同的封裝技術,性能上都會有較大的差距。
如此一來,半導體巨頭對于封裝技術的研究從未停下來過。
如果不是張如京對王東來有著好感,也知道王東來的學術成就,知道他不是那種不學無術的人。
恐怕在王東來首次提出要研發出更為先進的封裝技術,來彌補設計和制程能力的差距,張如京都要趕人了。
這無疑是在開玩笑,在挑戰他的專業。
更不會進行具體的講解了。
這一切,王東來心知肚明。
所以,在張如京說完之后,王東來的神情并沒有多大的變化,而是依舊保持著笑意,說道:“張老,要不然你先看看這份文件!”
說著,王東來就拿出了一份文件,遞給了張如京。
剛看到文件內容的第一眼,張如京的眼睛就放出了精光,神情變得認真專注起來。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王東來居然會拿出這份東西出來。
只不過他已經沒有多少精力去考慮這個問題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文件內容之中。
因為,這份文件正是……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