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規格極高的會議正在召開。此刻的會議室里,氣氛極為的凝滯,可以說是與會人員的臉色都不好看。
至于原因,倒也很簡單。
作為一家櫻國土生土長的企業,成立在1935年,至今也有了八十年,絕對算得上歷史悠久。
發明磁性材料鐵氧體、發明電子顯微鏡、開發雷達、發明交流偏壓型磁性錄音方式、發售世界首個晶體管收音機、發明ic、發售家用電腦游戲機、發現高溫超導電性……
做出不少貢獻,也在全球擁有了不小的名聲。
而進入到了新世紀以來,tdk集團也積極搭上了華國發展的契機,大力發展在華國的業務。
比如說是香江的atl,便是tdk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并且,在今年之前,tdk集團還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新能源電池廠商catl的第一大股東。
也就是說,tdk集團的業務之中有電池這一項。
蘋果的供應商便是tdk,就可以看出tdk的技術儲備如何。
原本,靠著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tdk集團的發展趨勢相當不錯。
然而,隨著失去catl的股份,加上byd的崛起。
tdk全資子公司的atl的業務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尤其是現在,半固態電池研發成功的消息傳出。
如果單單只是這個消息的話,也不算什么。
還是那句話,誰家實驗室里沒有一個壓箱底的技術。
可是,能夠量產的,具備優異性能的商用電池那就不一樣了。
這樣的電池產品,商業價值是翻著番的往上漲。
比如說是tsl的18650電池,比如說是byd的刀片電池,比如說是tdk的陶瓷材料電池。
這些電池的商業價值,已經不僅僅只是商業價值了,還承擔著一家企業的市場估值的信心所在。
擁有這款技術,公司市場估值就能翻倍,沒有這款技術,市值甚至能跌到原本的五分之一。
這既是技術的重要性,也是金融的魅力。
然而。
隨著王東來研發半固態電池成功,tdk集團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壓力以及緊迫感。
電池的商業應用范圍相當之廣,而除了新能源汽車這樣的大型設備之外,小型的電子設備才是主流。
而在小型電子設備之中,智能手機就是其中利潤最大的部分。
本來,智能手機就有一個很大的痛點,那就是電量不夠用。
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并將一千五百毫安的電池,變成兩千毫安,擴大容量。
可是,電池性能終究是有極限的。
但智能手機的耗電程度卻是遠超電池發展的速度。
各項應用軟件,加上手機設計,都導致了對電池有所限制。
tdk集團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就進行研發。
希望就放在自己的新陶瓷材料,以此來研發出固態電池,徹底在電池這一領域遙遙領先。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tdk集團做出的戰略規劃很好,可是距離成功還差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