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指在某一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為該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學者或工程技術專家。
他們是最高學術榮譽的,被認可為該領域的權威人物。
在以前,其實是被稱為學部委員,也就是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國內最早的院士產生于1948年3月,即為研究院院士,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華國院士。
院士座談會進行了很多次,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在座談會上,院士之間產生爭論雖然少,但是也有。
可是像王東來這樣的,直接不留半分情面地進行質問,這就很少見了。
在王東來之前,被評選為院士最年輕的是盧克院士,1965年出生,38歲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而更多的院士,則是大量集中在五六十歲的年齡,才會被增選為院士。
到了這個歲數,已經和年輕不沾邊了,做起事來,自然也就不會那么沖動莽撞。
所以,就算是兩方矛盾重重,也很少出現激烈的對抗和抨擊。
可是這一屆卻是不同。
王東來滿打滿算也才21歲,就被增選為了院士。
年輕!
這就意味著氣盛!
場內的眾人在短暫的震驚之后,這才反應過來,王東來只是一個才21歲的年輕人。
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是能夠理解的。
不提眾人此刻心里的想法,王一方院士被王東來這個年輕人如此質問,心里早已是怒極。
論年齡,他兒子都比王東來還要大。
論起學術地位,他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也已經是國內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并且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和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為首次獲得這個獎項的華國科學家。
成名這么多年,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擁有的名聲可要比王東來大得多。
結果,王東來居然會在這種場合絲毫不給自己面子。
心里怒極,但是并沒有讓王一方院士失去理智。
“王東來院士,針對你剛才問出的問題,我覺得我有必要做一個解答。”
“360億的建設成本,這是我預估出來的資金,如果你覺得有問題的話,我可以在后面給你發一份詳細的預算報告。”
“不過在這里,我也能簡單地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