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之前的接觸,鄧剛和王東來相談甚歡,所以就在此時主動地找了上來,出聲寬慰著王東來。
“建設大型對撞機有利有弊,從目前來看,絕對是弊大于利的,我之所以會站出來,只是不想看到國家的科研經費白白糟蹋,影響到國內的科研進展。”
“如果時機合適的話,進行大型對撞機實驗,其實也是可以的,高能物理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只不過,眼下并不是一個好時機而已。”
“至于我本身,其實無所謂,畢竟我只是一個數學家,而搞數學,最大的費無非就是買紙筆了。”
王東來并沒有全盤否定王一方院士。
提出建設大型對撞機項目,王東來也不好說王一方院士的公心大還是私心更甚。
“哈哈,王院士這番話就太客氣了,我看你在空氣動力學上面的造詣就相當的高,估計都沒有人能想得到。”
鄧剛哈哈笑著說道。
“鄧院士,晚上有空沒有,不妨找個地方我們好好聊聊,我對航天技術還是挺感興趣的,正好向你討教討教。”
王東來主動出聲,邀請起來。
鄧剛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就答應了王東來的邀請。
之前的交流,雖然短暫,可是也讓鄧剛有著不小的收獲,只是交流的時間太短暫,多少有些意猶未盡。
本來他就想著座談會結束后,和王東來約個時間再聊聊。
結果王東來主動出聲邀請,鄧剛自然不會拒絕了,當即答應下來。
另一方面。
這一次被增選為院士的足有六十多人,人一多,自然不可能保守住秘密。
所以,座談會結束,沒有用到半個小時,國內學術界該知道此事的都知道了此事。
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一方和國內最年輕的院士,因為大型對撞機在領導的面前,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再加上,大型對撞機建設需要360億的建設成本。
這樣的信息疊加到一起,頓時就吸引了國內大多數學者的注意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消息傳播的越來越廣。
很快,事情就有了新的變化。
一本新書,忽然發行出來,鋪天蓋地宣傳起來。
書名赫然正是《從萬里長城到巨型對撞機!》
該書作者正是……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