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土康再有千般不好,可是比起更多數的私企老板來說,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工資準時發,有加班費,工作環境不算高危。
想著,王東來就離開了主會場。
下午五點半。
王東來受邀參加一個座談會,世界經濟論壇負責人施瓦布會和國內互聯網企業家進行一個座談。
受邀人有小馬哥、杰克馬、劉大強子、周紅衣、丁三石、張蘇寧、張搜狐等人。
連雷布斯都沒有收到邀請。
在收到邀請的時候,王東來想了一下,還是選擇了拒絕,并沒有前去。
因為,這樣的座談會對于王東來而言,根本就沒有意義。
什么世界經濟論壇負責人,名字聽上去很高大上,實際上對于銀河科技,對于王東來什么影響都沒有。
又不是什么技術座談,根本不值得王東來浪費時間去參加。
拒絕了這個座談會的邀請之后,王東來就在房間里忙碌起自己的事情。
將鄧剛介紹給他的資料和書籍全部看完之后,王東來的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思路。
民營火箭為什么不被看好,除了政策不明這個原因之外。
投資大,風險高,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投資大,體現在火箭的研發人員,無一例外都得是高學歷,高水平的。
這樣的人才,大部分都是進入了國家隊,要不然就是留在了研究所搞研發。
為國家效力,既有上升空間,還有榮譽加身。
私企只能給錢,而這樣的高學歷人才,工資待遇福利水平就要提到很高。
除此之外,研發設備也都是耗費資金的大戶。
風險高,則是體現在,火箭要么發射成功,要么失敗,一旦失敗,少則幾千萬打了水漂,多則幾個億打了水漂。
這還只是火箭的造價成本,沒有算上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出于這些原因,全球的民營火箭公司都很少見,發展規模也都不大。
可是,王東來卻有不同的看法。
火箭發射,最主要的就是能夠發射成功。
spacex講究的就是一個力大磚飛。
用種種節省成本的辦法來降低成本,比如說拋棄主流使用的等網格這樣的辦法,來減少殼體成本。
利用攪拌摩擦焊接技術來提高加工效率。
以往的火箭都是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原材料成本每千克大約在150美元左右,廢品率高達35%,最終的實際成本飆升到每千克二百多。
所以spacex選擇了用不銹鋼來制造,成本僅為3美元,和之前的成本相比較,節省的簡直云泥之別。
在民營火箭發射領域,spacex確實是走在全球前列,將節省成本做到了極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