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王東來想要借助這個機會,看看任非會怎么回答,然后通過任非的回答,決定自己怎么做。
前世的王東來在網上看到的都是各種飛速發展,各種日新月異。
但是,真正了解了之后,這才發現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一個草臺班子。
2g時代,wifi技術是一起出現的,可是當時國內的手機并沒有wifi這個功能,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內的手機在搞i標準。
當時,國內的西電捷通以802.11b技術不夠安全,具有加密漏洞為理由,直接搞了一個i標準。
然后通過一番運作,這個標準成為了國家強制性標準,在國內入網的手機必須符合i標準。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偏偏這個i標準的專利很無厘頭,完全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是802.11b的套殼,只要兼容802.11b的手機在理論上都能兼容i。
可是掌控了這一專利的西電捷通自然是漫天要價,要價之高,直接讓諾基亞、蘋果、三星等企業無法接受,直接選擇在手機里閹割掉wifi功能,也不愿意接受西電捷通的天價專利鉗制。
這也導致了,在09之前,國行手機根本沒有wifi功能,市場上自然而然地催發了水貨手機的泛濫和興盛。
西電捷通本以為自己掌握專利,可以穩賺大錢,結果卻沒有想到,在i標準剛剛初見眉目的時候,802.11g就出現了,緊接著就是802.11i,到了2007年,更是出現了802.11n,i和國際同行的差距越來越大。
一直到2009年,才迎來轉機,上級部門妥協,允許兼容i的手機上市。
西電捷通掌握相關專利,加上這又是國內手機入網的強制標準,所以還是憑借著這個專利,從三星、蘋果、諾基亞等國際品牌手里收取不菲的專利費。
這還只是2g時代。
到了3g時代。
td-cda技術,最早是由西門子研發出來的,可是在研發出來之后,卻發現該技術組網復雜不說,覆蓋半徑和速率都不夠理想等原因,在3g標準競爭中一敗涂地,輸給了愛立信和諾基亞聯合主導的wcda標準,從而確定了3g的國際標準。
西門子在競爭失敗之后,就把這項技術免費轉讓給了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在研究院簡單的整改之后,就讓嫡系大唐公司在1998年的時候,將這個技術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a標準提交國際電信聯盟。
關于這個技術,之前也進行了小規模的商用,初步只是覆蓋了十幾個城市,想要看看效果。
結果自然是沒有意外。
撲街的一塌糊涂!
只不過為了推銷這個技術,大唐打著‘自主可控’的旗號,一方面要求國內暫緩上市3g,從而獲得時間去完善這些技術。同時又要求三家運營商使用不同的制式,移動作為最強的運營商,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支持國產的任務。
最后的結果就很明顯了,國內的3g上市的非常晚,在2010年才開始建設,比國際同行晚了3年的時間不說,建成的td-scda還完全不可用。
所以,在移動的3g牌照發下之后,立刻就游說上級部門下發4g牌照,并開始偷偷建設4g網絡,這也導致了一個結果。
國內的移動互聯網并沒有多久的3g時代,就要進入4g時代。
有后世的記憶作為憑證,王東來更是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5g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好。
三大運營商投入了海量的資金,剛剛將4g通信基礎搭建好,結果就瘋狂推廣5g,可是真的出來了5g之后,原本宣傳的那些好處縮水一大半。
雖然沒有明言,可是很多人都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5g推廣的太快了,造成了嚴重的不必要的浪費。
王東來之前詢問任非這個問題的用意就在此處。
如果任非能夠直言這些通行領域里的算計,那么就證明華威并不是有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