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會場是唐都交大專門進行改造的。
之前在王東來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唐都交大就生出了這個想法。
果不其然,沒有兩年,就用上了。
可以容納幾千人的超級大會場,已經不能說是一個學術交流大會,簡直都能說是數學家大會了。
在其次前來的學者之中,來自海外的學者并不算多,只占到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左右。
剩下的名額,都被唐都交大給了國內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所。
王東來也明白這件事,并沒有拒絕。
把大量名額留給國內的學者和愛好者,其實也是他想做的事情。
華國的數學專業想要發展,單單靠一個人是不行的。
就算是王東來以一己之力,將數學推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上面。
但要是沒有了后繼者,繼承這些知識,那就相當是空中樓閣,毫無根基,稍有風波就會垮塌。
王東來自然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更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只不過,他更加明白,數學這個東西真的是看天賦的。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幾乎不存在一個沒有天賦的學者,經過苦學研究,做出什么重大科研發現。
半個小時過去!
一個小時過去!
王東來已經寫了滿滿三個寫字板了,上面密密麻麻著全是各種數學符號。
就像是英文一樣。
而能夠跟隨著王東來的思路,堅持到這個時候的學者,放眼望去,已經沒有多少人。
不管能不能跟上王東來思路的學者,此刻動作都是差不多的。
要么是在用筆記錄著重要節點,要么就是在草稿紙上驗算著。
哪怕是王東來刻意放緩了速度,對于一些環節也進行了詳細分解,但n-s方程的難度還是太大了。
所以,就使得很多學者根本跟不上節奏。
只能從自己跟不上節奏的地方,一點點的驗算證明,想順著王東來的思路繼續思考下去。
而像是陶哲宣和德利涅以及丘誠桐這樣的頂尖數學家,情況就不一樣了。
越是聽著王東來的講述,幾人的眼睛就越發明亮起來。
幾人能夠成為全球頂尖數學家,一是天賦,二是勤奮和堅持,最后是對于數學發自內心的喜愛。
三者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個,都無法成為頂尖數學家。
所以,此刻在三人的心里,根據目前王東來拿出來的這些證明過程和數據,已經能夠初步認定王東來證明了n-s方程。
不過,三人在沒有聽到最后,并且經過驗算之前,并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判斷。
數學領域出現過很多次這樣的事情。
明明所有的步驟都對,但是到了最后一步,卻得出了一個錯誤結果,導致前面的工作前功盡棄。
德利涅等人見多了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