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最惡心的事情。
利用利益,來團結大多數的人,然后推動自己的計劃。
這是王東來一直以來的想法。
要是沒有銀河科技作為支撐,王東來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就。
科研經費是有數的,要從上面要到科研經費也是一門學問。
哪有用自己的錢搞研發來的痛快。
王東來一口氣可以建設多個研發中心,進行半導體、能源電池、航天航空、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研發。
這是他的自由,任誰都無法指責。
這要是換成了上面的經費,王東來就絕對不能這么做了。
割讓眼前的小利,換取技術的躍進。
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是對王東來最有利的選擇。
光刻工廠帶來的對半導體行業的巨大影響,和產業的顛覆,王東來并不打算獨吞。
而是準備分割出去,帶著國內的諸多廠商,一同把這個行業做大。
當然了,王東來也不是傻子。
不會白白送錢出去。
想要加入以銀河科技為核心的國內半導體產業聯盟體系里面來,就必須要上交投名狀。
并不是要他們的錢。
而是要他們的股份,以及對他們的審計權。
王東來要的是帶著員工共同致富的新時代企業,而不是那些剝削員工的無良工廠。
如果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王東來根本不會與之合作。
這是前提。
而具體的要求,包括不限于員工的最低薪資,福利保障以及明確的員工管理條例。
公司的股份以及分紅權,每年投入在研發上面的經費占多少比例,這些也都是有要求的。
之前。
銀河科技和byd和catl等公司合作的時候,就提出了這些要求。
byd和catl本就是工廠。
大量的員工,做的都是一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枯燥工作。
若是以市面待遇來說,這些員工的工資水平很低,只能依靠著加班費來提高工資水平,最后到手五六千左右。
這還是建立在每月全勤,只休四天的前提下,獲得合格評價才有的。
不過,和銀河科技合作之后,王東來就強制要求他們進行了更改。
提高最低薪資,增加福利保障,加班工時也進行了限制。
這部分的額外支出,銀河科技承擔了大半。
與之對應的,便是銀河科技的高標準質量要求。
總得來說,銀河科技并沒有虧,用一點小錢獲得了高質量的產品。
而byd和catl也沒有虧,雖然給員工讓利了,但是銀河科技提高了利潤率,總之到手的還是有的賺。
至于員工,就更沒有虧了。
工資高了,休息時間多了,福利保障也更好了,唯一不爽的就是高標準的質量要求,需要他們更加認真地去工作。
這一系列的事情,看似很簡單。
實際上,真的做成卻無比困難。
因為,太多求上來合作的企業和單位,既不理解銀河科技為什么這么做,也不愿意做出這樣的改變。
他們的產業眾多,要是提高了這部分的員工的待遇,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這只是一部分原因。
更有這樣的做法和他們長久以來的觀念相沖突的原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