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太清楚了。
但凡是這么做的,就沒有一個不翻車的。
畢竟能夠哄騙的一時,也哄騙不了一輩子。
王東來不擔心自己翻車,因為他有真本事。
可是,他并不喜歡造神運動。
因為,這種做法已經被玩壞了。
拒絕了這個提議之后。
王東來只是在自家旗下的互聯網產品下,簡單地公布了這個消息。
并且,王東來還特意進行了設置。
禁止流量傾斜,人為推動熱度。
但是。
這依然沒有阻擋熱度飆升。
在全網討論這件事的時候。
王東來在第二天的時候,就已經悄悄地離開了京城,前往西昌基地。
因為根據計劃,銀河科技在2018年的第一次火箭發射,將會正式開始。
至于發射地點,正是在西昌基地。
上面雖然放開了民間資本進入航天航空領域,可這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放開的,而是有一個步驟,一點點地放開的。
像是研發中心和基地,很容易審批過。
但像是發射中心等關鍵,就比較謹慎了。
所以,銀河科技的火箭發射任務,還是要和航天局進行合作。
是的。
雖然是銀河科技的火箭發射。
但是,已經和航天局達成了協議,進行了一定的合作。
航天局給予除了技術方面的支持,從而獲得技術優先權。
而有了航天局的合作,對銀河科技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有成熟的工廠,有成熟的產線,有合格的工人。
銀河科技只需要搞定技術研發,做好工藝等技術就行。
剩下的就交給航天局。
根據銀河科技的規劃,將在2018年全年進行多達20次的火箭發射。
這就要求每兩個月就有三枚火箭發射。
而一枚火箭從設計出來,再到制造出來,這其中的流程步驟無比繁瑣。
還要加上從東三省的制造中心,一路拉到西昌基地進行組裝。
這些工作,在目前,只有航天局才能順利且高效地完成。
銀河科技的流水線工廠計劃,還需要時間。
如此一來,合作就是必然了。
航天局付出這些,收獲也不小。
銀河科技的發射數據,和他們共享,完全能夠加快他們的技術積累。
多發射一次,就多一次的經驗。
經驗多了,就能降低失敗率,提高成功率。
有銀河科技這樣的合作伙伴,愿意拿出真金白銀來進行技術實驗,大膽地創新。
航天局自然是歡迎的。
所以,從各方面來說,銀河科技和航天局的合作,都是無比合適的,對彼此來說,互利共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