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情況就不同了。
除了這些高管之外,還有王延興等人。
在知道自家兒子要去月球上,王延興等人第一反應就是不行。
曹淑嫻更是差點都暈倒了過去。
別人家的孩子是航天員,會得到自家父母的羨慕。
但要是自己的孩子是航天員,那父母就只剩下擔心了。
王延興和曹淑嫻就是如此。
尤其還是這是一次實驗性質的載人登月,風險性極高。
曹淑嫻和王延興說什么都不愿意。
不過,王東來的態度也很堅定,到了最后,曹淑嫻和王延興也只能服軟,答應了下來。
在來到了星河火箭發射中心之后,每一次看向王東來的眼神里面,都帶著掩飾不住的擔心之色。
王東來要做的事情很多。
畢竟這次載人登月,可是拿著自己的小命去冒險。
還有一個情況,那就是本來是三人的航天員規模,最后也被王東來直接削減到一個人。
多出來的空間,直接塞了更多的實驗設備。
之所以這么做,則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利用這次機會。
臨近火箭發射,進行這樣的改變,對于火箭飛船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的。
所以,王東來這段時間,一直在忙著這件事。
利用媧的能力,加上自己的技能,對整個火箭飛船,進行了多次的檢查。
確保無誤之后,王東來才封禁了車間,避免有人打擾。
一千人的規模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星河火箭發射中心也規劃了一片足夠安全,然后還可以觀察火箭發射的區域,讓全國游客觀眾進行近距離觀察。
大量的手機支架,支在地上,以及捧著手機的博主。
哪怕是距離銀河號火箭發射還有三天,網上就已經很熱鬧了。
隨便點一個直播間,都能看到大量的活人觀眾在里面聊天。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此次的火箭發射,依然還是全網直播。
火箭發射中心的現狀直接被放到了網上。
如果是官方的話,就不能這么做了,因為會有一些敏感的東西,容易出現泄密。
但是銀河航天根本就不擔心,明晃晃地放到了網上。
這之前,銀河文娛還聯合自斗音拍了一步紀錄片,正是關于銀河航天的。
用不銹鋼做火箭殼,機器人進行焊接。
近距離,懟著火箭發動機拍攝,絲毫不怕技術泄密。
這部紀錄片一出來,就引得大量的觀眾叫好。
這才是真正的技術自信,文化自信!
話說遠了。
因為是民營私企,王東來這個創始人,又掌握著大量的股份,更是銀河科技核心技術的核心研發人員。
所以,在銀河科技完全就是一言九鼎。
開放火箭發射中心,全網直播,這些都是王東來提出來,并堅持的。
這一次,王東來要乘坐銀河號火箭飛船前往月球,所以總指揮的任務就落到了楊安超的身上。
這也圓了楊安超的總指揮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