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此次天子下詔之事,有兩個好消息。其一:經過吾與那眾多滯留在吳縣的各家使者交談,發現確實并非如表面那般天子相當看重子坤,反而是涉及到朝廷之中如今越發激烈的宦官與外戚之爭。”
“細說。”李基追問道。
賈詡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黨錮之禁雖解,但朝廷大體依然是分為兩個黨派,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以及大將軍何進為代表的外戚。”
“至于三公之位或許多為世家把持,但三公僅是虛職,并無實權。”
“因此,世家亦多需攀附依托于大將軍麾下,此前解了黨錮的那些黨人意欲再入朝廷,亦是如此。”
對于這一點,李基認可地點了點頭。
須知,就連身為四世三公的袁紹亦是在大將軍何進的府內聽命,可想而知大將軍何進的權勢之大。
看似朝廷之中是宦官、外戚、世家三家相互斗爭,實則卻是世家依附于外戚何進,天子則暗中支持宦官,從而形成著宦官與外戚之間水火不容的政治斗爭。
賈詡則是繼續開口道。
“自何進擔任大將軍之后,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可謂是越發激烈殘酷,并且從朝廷原本的三方勢力之中多出了一角,那便是以北中郎將盧公為代表的軍功派。”
“由于平定黃巾的功績,大量將領士人因功受封,不僅是在朝廷中樞,就連各地地方亦有著大量因軍功受封之人,這些人也大多以盧公為馬首是瞻。”
“只是盧公為人正直,剛毅有節,不參與黨爭,對于榮華富貴亦是不假顏色,大將軍與十常侍均多次嘗試拉攏均無果。”
“如此一來,十常侍與大將軍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在吳郡之地做出了一番功績的主公與子坤。”
“只是相對于本就有著漢室宗親身份的主公不便被十常侍與大將軍拉攏,再考慮到如今子坤的能力與聲望,拉攏子坤自然便成了最佳選擇。”
聽到這里,李基已然徹底明白了個中曲折所在。
此刻的李基就如同是一塊砝碼,或許并不能決定宦官與外戚之間政治斗爭的勝負,但已然到了可以影響一方優勢的程度。
所以,不僅僅是作為天使的宦官會迫不及待地四處尋找李基,就連大將軍以及不少世家重臣都派來了使者,這無疑就是為了拉攏李基。
可以說,在意李基的不是天子,而是十常侍與大將軍!
‘‘政治斗爭’以及‘站隊’什么的,真是麻煩透頂……’
只可惜無論李基內心如何煩悶,卻也清楚這是在大漢崩潰之前最后的游戲規則。
而李基的腦海之中大量想法涌現之余,問道。“文和,那你所指的第二個好消息又是什么?”
“那便是吾已經打聽過了,給子坤所下之詔并沒有言明具體所晉升官職,而是讓子坤入京面圣再宜重用。”
“并且那一封詔書之中,為了補償安撫主公,還將讓主公兼任揚州刺史。”
說到最后之時,賈詡的臉上不禁流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李基聞言,更是忍不住霍然站了起來,道。
“這個詔書,必須接!”
(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