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心中略微不舍蔡昭姬的聲音之外,回憶起此前的推演,李基不禁有些擔心于蔡府的安危。
李基是個純良的正人君子,即使知道能夠輕易掠走蔡昭姬,也不會去做這等事情,但并不代表其余人未必就不會萌生這個念頭。
再者,偌大的蔡府除了蔡邕與蔡昭姬之外,僅有一追隨蔡邕多年的老仆人,防備力量也著實過于薄弱了。
因此,李基有心為蔡昭姬安排幾個特殊的侍女,一則便于照料蔡昭姬之余,二則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備作用。
而在得到蔡昭姬的應允后,李基也大體說了說之后的安排,言及今后到成親之前,恐怕沒有多少時間前來相會。
對此,蔡昭姬則是神色略有些不自然地應了一句。
“我也沒想過與你相會。”
“不過,我若是離開吳縣前往其余地方,也會定期與你互通書信的。”李基答道。
“我會依禮回復書信的。”蔡昭姬答道。
只是盡管蔡昭姬的聲音清冷平靜依舊,李基卻驀然從中聽出了一二分期待之意。
或許,在蔡昭姬窩于深閨之中,寄情于典籍音樂的才女,也曾有過與心儀情郎互通書信、互訴衷腸的幻想,所以語氣之中才會不自覺地浮現出幾分期待?
而隨著蔡昭姬也似是漸漸放松了下來,無須再抓緊時間傾聽水利典籍的李基也嘗試地與蔡昭姬聊了聊雙方的家長里短,說著過去,說著未來,也說了不少興趣。
蔡昭姬不擅舞蹈,但其琴聲卻是有如天籟之音,繞梁不絕……
當蔡昭姬取來蔡邕所珍藏的“焦尾琴”,且為李基彈奏琴樂之時,縱使聽慣了不知道多少流行樂的李基也為之深感沉淪與震撼。
一曲聽罷的李基,忍不住感慨地道上一句。“可惜,吾對于樂理所通不多,不然便能與昭姬小姐合奏一曲,亦是美事。”
“世間不差一個擅于樂理的蔡昭姬,但能治國安民的李子坤卻是何其難得?”
蔡昭姬反道了一句。
“此琴聲僅為陶冶情操所用,子坤先生若是沉淪其中,萌生專精于樂理之心,我便是有愧于吳郡數十萬百姓之罪人。”
這一次,蔡昭姬難得地毫不退讓地與李基對視在一起,仿佛是生怕李基當真萌生了那等心思,意欲勸說到底似的。
李基見狀,忍不住輕笑了一聲,道。
“基適才戲言耳,有意專精于樂理是假,不舍于昭姬小姐的琴聲是真的。”
這已然是多了一二分赤裸裸的夸獎,當即就讓蔡昭姬敗退挪開視線,一直低著頭,唯有那泛著晶瑩紅潤的耳朵有些無從掩蓋。
‘原來……是個小社恐啊!’
李基默默地想著。
蔡昭姬遲遲沒有說話,也沒有抬頭,而是素手一撫,再度彈起面前的焦尾琴。
那是“送客”之旋律……
(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