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沒有去追問李基如何知曉的這個消息,又或者說在劉備看來李基本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精之人,知曉庸人所不知才是常理。
事實上,李基并沒有蒙騙劉備,所說的也盡皆都是事實。
金礦銀礦且不提!
至于,最為劉備為之激動的糧種問題。
或許除非出現什么開掛式的劃時代造船大能,讓漢代造船工藝能在極短時間內追上明代的水準,否則最為重要的番薯和土豆大概率是沒有機會遠渡重洋找到的。
但是依然能去尋找最為重要的水稻糧種!
吳郡之地,李基此前就暗中派人確認過了。
吳郡雖也存在極少部分種植水稻的區域,但是那些水稻的產糧不高且條件苛刻,因此底層平民們才沒有自發推廣開來。
甚至此前李基離開吳縣的時候,也特意親自考察過不少吳郡當地的水稻,與李基記憶之中的“碩果累累”可謂是截然不同。
而如今的江南之地,越是往南越是瘴氣橫生,李基便是想要派人深入各種深山密林,找尋上好的水稻稻種也是極難。
甚至,李基懷疑當真想要找到那種水稻稻種,很可能要跨越交州,前往夷洲、安南或者是東南亞諸島等地才能有所收獲。
而想要吳郡產糧產生跨越性的變革,那么可以一年兩熟乃至于三熟的水稻是必不可少的。
乃至于李基大肆開發水利,為的也就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吳郡絕大部分的田地符合種植水稻的水資源條件。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造船工場是必須的。
且以著如今的造船技術造出遠洋船只很困難,但是造出近海船只的難度是不大的。
退一萬步,縱使到時候找不到糧種,憑借著造船工場的積累,也能很輕松地稱霸長江。
再者,找尋糧種看的是天意與運氣,但是李基還能不清楚海外哪里有大量的金礦銀礦嗎?
大不了,到時候先將那些金礦銀礦給開發出來,也足以回應劉備的期望以及讓造船工場的花費產生千倍萬倍的回報率。
‘不,該說那些金礦銀礦是必須要開發出來的……’
溫文儒雅的李基眼中閃過一絲兇光。
只是,沉浸在狂喜以及期待之中的劉備并沒有注意到李基那剎那的神色變化,反倒是激動得站起來來回踱步了好一陣,方才從似乎怎么也吃不完的糧食的喜悅之中漸漸恢復過來。
“子坤,如若成功,那么你我可謂是功在當代,利于千秋也。”
劉備感慨了一句,依然覺得心中喜悅難耐地說道。
“蔣公奕與文和那邊的水軍,也必須催促著他們要盡快建立起來,待可以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建造完畢之后,可以盡快組建艦隊去尋覓糧種。”
“主公且勿激動,船只建造不是一時片刻的事情,最快恐怕也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建造經得起大海風浪的船只。”
李基安慰道。
“再者,水稻的生長條件對于氣候與水利條件都有苛刻要求,也唯有等吳郡之地的水網完成改造之后,方能保證水稻的大規模種植。”
“而吳郡水利的完備,也同樣是需要最快一年的時間才能初見成效的。”
(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