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比同甘共苦,更能讓人產生共鳴。
尤其是本該高高在上的一郡郡守,這一刻卻是親到流民營之中,且與百姓一起共飲那讓不少流民萌生怨氣的砂石稀粥。
那一刻給與流民們的震撼是難以想象的。
莫說是在無數流民的眼中,便是在賈詡的眼中,劉備都似乎散發著光。
此時此刻,賈詡看著無數注視著劉備的方向為之感動垂淚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民心所向。
而直至糧官李燦急匆匆地走到賈詡的身旁,賈詡方才略微有些回過神來。
“長史大人,府君大人來了?!怎么辦?怎么辦?”
聽著耳邊響起的慌亂聲音,賈詡扭頭看著似乎生怕事情敗露的李燦,不禁覺得有時候人傻未必不是一種福氣。
就連腦袋什么時候要掉,什么時候又能好好地掛在脖子上都毫無所知,這何嘗不是一種福氣?
“放心,吾已以書信將此事告知李郡丞,想來李郡丞也已向主公匯報,汝且盡忠職守便不會有事。”
只是對于賈詡這唯一的一句真話,李燦反倒是多有不信,心中依然惶恐不安。
特別是在得知劉備也喝了一碗那砂石稀粥后,李燦整個人已經抖得跟篩子似的,就連走路都有些走不利索,生怕那一瞬間就有命令下來讓他的腦袋搬家。
只不過隨著劉備在流民營之中一連呆了三天,每日皆與流民一并共飲砂石稀粥,且四處巡視、安撫流民,卻始終未以此事向李燦問責,李燦方才后知后覺地察覺到自己逃過一劫。
而在流民營呆了三天過后,劉備方才字在夏侯博以及一眾親衛的保護下渡過長江,前往徐州借糧。
待李基收到錦衣司所傳遞而回關于流民營的密信之時,李基的臉上不禁流露出一抹笑意,感慨地暗道了一句。
“主公,也成長了許多啊……”
隨著錦衣司的鋪開,且逐漸在吳郡內形成框架,整個吳郡范圍內的諸事漸漸已經少有能瞞過劉備的。
其中,作為如今重中之重的流民營,錦衣司自然也是派遣了人手潛伏在內。
而原本僅是路過流民營前往徐州借糧的劉備,也并非是被簡雍請到流民營,恐怕是劉備在收到錦衣司對于流民營的匯報后自行做出的決策。
李基不得不承認賈詡之計深諳人性,自始至終都將流民營內的局勢牢牢把控,但同樣也通過錦衣司大體猜出的賈詡打算的劉備,在收攏民心上的能力無疑更為高明。
無須遮掩,只需共患難便可使流民怨氣盡消,且恐怕自此一事過后,愿為劉備赴死的流民不在少數。
這一粥一飯之恩,在這個極重恩義的時代,已經足以讓無數人愿意以命相報了。
‘如此一來,可就省事不少了。’
李基暗暗地想著。
起碼經此一事,流民作亂的可能性已然降到最低,一個大大的隱患就此消弭無蹤。
剩下的,能否將流民安置妥善,乃至于轉化為吳郡乃至于整個揚州的人口潛力,那便要看李基的手段與能力了。
如今,李基已經派人前往洛陽聯絡盧植以及何進派系的一干重臣。
以著盧植之能,只要愿意表態出力,再加上何進派系的一干重臣支持,縱使十常侍有意搗亂,也決計不會造成什么阻礙。
李基想要的“大義”,必然是能夠到手的。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最為要緊的糧食問題,李基這段時間幾乎是一邊不斷地處理關于流民的各種公務之余,一邊則是大量收集關于徐州、荊州以及益州的情報,再以“計謀模擬器”進行推演尋求可行的借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