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備為之心驚的是,原來在討董之前,李基就已經在謀求鯨吞揚州了。
“子坤是如何確定此番前來會盟討董,備事后就一定會被封揚州牧?”
對于這一點,劉備可謂是相當的疑惑。
“那倒沒有……”
李基笑了笑,然后答道。
“不過主公被封揚州牧乃是錦上添花罷了,只要鯨吞揚州,縱使朝廷封了別人是揚州牧,那也無妨。”
頓了頓,李基看著臉色有些僵住的劉備,緩緩道。
“主公,時代變了,誰是揚州牧實則不是朝廷說了算,而是誰鯨吞了揚州誰說了算,這便是亂世。”
劉備沉吟了一陣,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道。
“子坤所言極是,倒是備還有些許沒能適應這亂世。”
盛世之中,誰是揚州牧自然是以朝廷為準;
可亂世之中,假如劉備已經鯨吞了揚州,那么劉備不喜歡誰是揚州牧,那么朝廷就得換一個劉備喜歡的州牧上位,直到劉備滿意為止。
不過被如此開解一番后,劉備的語氣倒是輕松了幾分,道。“不過,備倒未曾想過子坤對于文和的能力是如此信任。”
李基搖了搖頭,以著平淡而從容的語氣答道。
“不僅是文和的能力,而是對被主公與基治理了六年之久的吳郡,有足夠的信任。”
“看來,主公尚未意識到吳郡早已今非昔比,縱使是沒有文和坐鎮,那些豺狼也不可能動搖得了吳郡分毫。”
“所以,主公無須擔心,安心前往潁川訪賢即可。縱使文和出了些差池,也斷然動搖不了吳郡半點根基。”
被李基如此一提醒,劉備方才明白了此中的某些關鍵,也是訕訕一笑,明白自己這是關心則亂。
縱使劉備帶走了三萬精銳,但以著如今吳郡的底蘊以及軍戶制,絕非是揚州其余幾個郡所能夠撼動的。
這一刻,劉備似乎明白了為何李基在討董之前,幾乎是傾盡全力地將軍戶制給推行了下來。
這便是為了將吳郡的底蘊、民心充分地與軍戶制結合在一起,藏富于民,更是藏兵于民。
一時間,劉備心中不僅沒有擔憂,反而有些許同情那些早早就落入子坤所編織的大網的那幾只飛蛾。
誰人又能想到,早在討董的半年前,李基就開始為一年后的陷阱而編織大網呢?
旋即,劉備不急不緩地將剛才李基所倒的熱茶細細品完,然后開口道。
“那便勞煩子坤陪我前往潁川訪賢了。”
……
與此同時。
距離洛陽超過千里之遙的吳郡。
漫長的距離,讓洛陽的信息縱使以著換馬不換人的方式,也存在著接近半個月時間的信息差。
在劉備都已經準備率軍離開洛陽之時,傳遞到吳郡的最新討董戰況卻還是盟軍的攻勢在虎牢關受阻。
而劉備、李基皆不在吳郡的情況下。
如今吳郡的軍政諸事,乃是由賈詡、顧雍、張纮、夏侯博、糜竺五人分別負責、相互監督。
在司隸方向傳回的情報抵達吳郡后,五人亦是齊聚在府衙之中商議。
所商議的內容,不僅僅是吳郡、會稽郡內部的事宜,還有著關于糧草運輸的問題。
劉備率軍遠赴千里討董,自然不可能像一窮二白的孫堅那樣將所有糧草后勤都寄托在盟軍身上,同樣也一直通過海船保留著一條頗為漫長的補給線。
如今,在虎牢關所傳回的情報似乎漸漸不利于盟軍的情況下,吳郡府衙之內也正爆發著一場爭執。
張纮全力主張勸說劉備退兵返回吳郡,認為如今千里迢迢地保持補給線,就算有著海船運輸,消耗之大也足以讓吳郡傷筋動骨;
夏侯博則是認為該繼續向劉備增派精兵,既是為了支持劉備的討董大業,亦能防止出現了什么意外而令劉備深陷危機之中;
除此之外,顧雍的態度傾向于張纮,糜竺則是傾向于夏侯博……
唯有賈詡笑瞇瞇地充當著和事佬,勸說大家冷靜友愛地討論。(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