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間的信任程度,讓張昭這一刻懷疑就算劉備驟然遭遇急疾而亡,臨終前說不準都會將軍政大權盡數托付給李基。
且李基……
“或許他也會一路輔助少主,而不會生出絲毫的不臣之心。”
張昭喃喃地道了一句,心中莫名地釋然了許多。
或許,交州那種漢人、南蠻、百越混雜之地,才是“制衡之道”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
且主公與國士侯皆有如此心胸,張昭便是前往交州也無須擔憂是被流放過去的。
“子綱,那你我兄弟二人看來不日將要往交州一去,為大漢安民,讓交州早日歸心……”
“同去,同去!”
這一晚,徹底釋然的張昭與張纮齊齊醉倒。
……
而對于張昭與張纮的安排,李基也是親自面見了劉備進行匯報。
這一段時間,忙啊!
不僅僅是州牧之中的一眾文臣忙碌,便是劉備麾下的將領們,乃至于劉備自己都忙得不行。
揚州初定,既然準備對諸多制度都進行改革,那么不可避免的便需要在揚州范圍內清查田畝,重制戶籍。
東漢朝廷腐朽不堪,各地世家日益壯大,也就代表著各地都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黑戶、隱戶,并且官府所造冊的田畝信息,同樣也存在著相當的偏差。
除此之外,不僅僅是曾經的吳郡存在嚴重的空餉,便是揚州其余州郡同樣也會如此。
且經歷了吳郡防御戰,軍戶士卒或許還沒有表現出強悍的戰斗能力,但僅僅是強大的動員能力便足以碾壓當世的郡兵制。
更何況軍戶制的士卒,平日里便能實現自給自足。
除了官府需要承擔承諾給軍戶們的各種福利待遇外,數以萬計的軍戶平日里不需要消耗糧倉之中的一粒米。
這對于地廣人稀的揚州而言,無疑是莫大的好處,既能讓軍戶們開墾良田,又能大量節省平時需要供養士卒的軍糧。
僅此一點,都不需要李基開口,包括劉備在內的所有人就意識到了軍戶制的先進性,諸多將領就差舉雙手雙腿贊成在揚州全境推行軍戶制。
而劉備本人在李基提出“大演武”后,則也是忙碌著準備場地,以及招待即將前來吳郡的各方諸侯、世家。
盡管劉備對于世家并不算特別待見,但是初步在揚州進行各種改制,如何才能讓揚州獲得短暫的安穩以及減少來自外界的反對聲音,宣示武力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方式。
將此事再放大一點來看,這就好比某個非洲小國嚷嚷著要改變某些國際規則,只會迎來制裁的鐵拳,但是某個五常老大哥覺得三海里的規則太窄干脆自行修改,他國也不敢吭聲。
放在揚州身上,同樣也是如此。
如今揚州在世人眼中,大體還是地廣人稀、偏僻落后的印象,自行改制說不準會迎來世人的口誅筆伐。
可若是揚州先一步表現出足夠的強大,足夠的繁華,那么無論做出了什么改制,也自會有大儒為揚州辯經,甚至說不準會讓不少有識之士開始進入反思模式。
且李基就連此番“大演武”的口號都已經為劉備想好,那就是“讓大漢再次偉大”,繼而讓劉備進一步坐穩所做一切皆為大漢的名聲。
時來天地皆助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李基便是要自行推動著“時運”皆在劉備的身上,讓劉備盡可能地爭取到大量的大漢遺產,然后在這個基礎上三造大漢。
因此,李基見到忙碌不已的劉備之時,劉備臉上也是明顯地多了幾分疲倦之意。
且在聽了李基對張昭、張纮的安排后,劉備臉上流露出幾分贊嘆之色。
身處揚州,會稽郡往南便是交州之地,劉備對于交州狀況自然不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