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鮮于輔領著趙云、郭嘉前往薊城外,那兩千烏桓騎兵所駐扎的小型營寨之時。
除了映入眼簾的雜亂無章環境外,還有直沖天靈蓋的各種臭氣。
這讓郭嘉忍不住捂鼻,目光左右打量著,看著一個個作風大有幾分茹毛飲血的烏桓青壯時,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
“這也算是兵?”
郭嘉忍不住鄙夷地道了一句。
在前領路的鮮于輔,則是不以為然地說道。
“這些草原蠻夷向來都是這等作風,此前國士侯率兵大破烏桓,一戰打斷了烏桓人的脊梁骨,令他們只得乖乖聽我等命令。”
“而為了避免烏桓人心生報復而又暗中聚眾作亂,所以主公每年夏秋之季都會下令強征一萬烏桓青壯。”
“此地的烏桓青壯僅有兩千,還有八千烏桓青壯公孫將軍帶著南下去了。”
聽到這里,郭嘉也大體明白了這些烏桓騎兵的來歷,不禁心生幾分感慨。
遙想中平年間,羌人作亂進犯三輔,司隸兵力不足,朝廷直接下令召集烏桓騎兵至三輔參戰。
然而,朝廷所下命令僅僅召得三千烏桓騎兵,且這些烏桓騎兵拖拖拉拉地趕往三輔的路上就盡數又散去逃回了幽州,可謂是將朝廷面子丟到地上踩了又踩。
而如今,在幽州牧劉虞的一紙令下,被打斷脊梁骨的烏桓人不得不提供一萬青壯。
其中差異,可謂是天差地別。
且這些被強征至此的烏桓青壯,既是為了減少烏桓人叛亂的可能,又無形中算是人質,讓烏桓人不敢有所異動。
而等鮮于輔領著趙云等人大搖大擺地走到中軍大帳,然后一腳將躺在大帳中呼呼大睡的千夫長踢倒在地。
千夫長起身正想要發怒之時,猛然注意到了趙云。
“嘭!”
千夫長瞬間就一臉恐懼地跪了下去,結結巴巴地說道。“常山天神……”
“什么?”
趙云一時有些懵了。
反倒是鮮于輔笑吟吟地解釋道。“子龍不妨想想當年沖陣前大喊了什么?”
趙云聞言,想了好一陣,方才不太確定地說道。“自報名號,常山趙子龍?”
“然也。”
鮮于輔答道。“烏桓一族乃是以烏桓山為族地、信仰,相信山脈中自有祖靈、天神之類的庇佑他們。”
“所以不知怎的,子龍似是嚇破了這些烏桓蠻夷的膽子,以至于在烏桓內部漸漸流傳出了子龍乃是常山天神的名號,畏你勝過猛虎多矣。”
趙云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出陣前自報名號,僅僅是一個廣為流傳的習慣罷了,趙云怎么也沒想到能演變成這個模樣。
而鮮于輔給趙云解惑后,朝著跪在地上的千夫長又是一腳,然后才開口問道。
“看樣子,你見過子龍?”
“小人有幸于河畔親眼目睹常山天神風采。”千夫長依然是顫顫巍巍地答著,甚至整個過程都不敢抬頭去看趙云。
“如此就好辦多了。”
鮮于輔笑著說道。
“今后你們這兩千烏桓人就歸子龍所轄了,爾等可要好生聽從子龍號令,若有不從,后果自負。”
說罷,鮮于輔便是向著趙云拱手告辭,領著親兵大搖大擺地在烏桓軍營中離去。
隨后,趙云掃視了一下跪在面前的千夫長,問道。
“汝叫何名?”
“回稟常山天神,丘燦。”丘燦答道。
“很好,那你現在便去召集麾下的烏桓騎兵進行點兵。”趙云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