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定要將白馬帶回幽州!”
公孫瓚喃喃地道著,漸漸振作了起來。
也就在此時,在左側一片廝殺騷亂聲中。
急于攔截趙云的高覽與淳于瓊聯手率領著一隊精騎,輕松突破了白馬義從的阻攔,從側翼直沖著趙云的方向而來。
“小將休走,將公孫瓚給我放下來。”
“淳于瓊在此,公孫瓚休走!”
公孫瓚見狀大驚,此前亦見識過高覽在戰場之上的驍勇,深知其人武勇不在自己與麹義之下,急聲道。
“為首之人乃是河北名將高覽,淳于瓊更是被孔融稱贊為世之名將,子龍速速放我下來,勿要連累了你。”
當世諸將并沒有什么直觀的武力值衡量,更無境界一說。
武力強弱與否,除非是直接交手,否則僅能從戰績名聲進行判斷。
對此,南征北戰的公孫瓚,則自有一個評判標準。
當世第一的呂布漸漸已無爭議,與呂布有數次交手記錄的趙關張之流,則是被公認為僅次呂布的絕世猛將一檔。
而公孫瓚曾多次私下與趙云切磋,大多都是勢均力敵,三百回合內難分勝負。
這讓公孫瓚自詡為又略微差趙云一線的猛將,再加上適才公孫瓚與麹義交手搏殺多合未分勝負。
這不禁使得公孫瓚產生判斷,在袁紹帳下武力相差無幾的麹義、高覽、淳于瓊等都是與自己接近的武將。
故以,在公孫瓚所形成的概念中:呂布>趙云≥公孫瓚=麹義、高覽、淳于瓊。
公孫瓚的提醒,趙云自然是相當重視。
可趙云更是清楚亂軍之中萬萬不能直接把公孫瓚放下,否則被亂軍一沖,本就負傷的公孫瓚怕是有性命之危。
‘今,奮死一戰,方可保公孫將軍安危。’
趙云的神色一凝,速度未減,反而主動地朝著高覽沖了上去。
“來得好。”
高覽見狀,臉上不由得大喜,且完全沒有將趙云放在眼里。
實乃趙云的外表太具有欺騙性了。
換掉那一身白甲,看上去更像是文士。
且趙云這白馬銀槍的裝扮,近乎是完美的融入白馬義從這個群體。
這讓高覽下意識覺得,眼前之人不過是白馬義從中一個想要奮力救主的小將罷了。
眼看著雙方距離在飛快拉近,心生振奮的高覽生怕被身旁的淳于瓊搶功,主動加快馬速,越眾而出,挺槍便往著趙云刺去。
然而,就在高覽剛剛出槍之時,一道寒芒閃爍的銀光便從一個刁鉆的角度沖出,頃刻間占據了高覽的視野。
下一瞬,高覽只覺得喉頭一痛,涯角槍便已穿透了他的脖頸。
這一幕,不僅讓高覽自身都死得糊里糊涂,就連原本跟在高覽后方的淳于瓊與一眾精騎都為之大驚。
甚至,被趙云放在馬背上的公孫瓚都是難以置信地瞪大雙眼。
高覽之勇,那可是此前公孫瓚親眼目睹過的,尋常的白馬義從在他手中難有一合之敵,盡顯猛將之姿。
可,在趙云的槍下走不過一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