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糧道被斷,大軍短則十天,長則半個月必然會因糧草耗盡而自潰。
李基并沒有急著反駁諸葛亮,而是點了點地圖,語氣中多了幾分考究地說道。
“這是當下解決豫州困境,也是最大限度保全豫州的法子,其中自然會是困難重重,可復興大漢之路若是簡單,又何須你我在此?”
“因而,諸位可有解決此難題的法子?”
李基這一問,令參謀團的一眾謀士紛紛面露沉思之色,在場的武將們也同樣是紛紛思考了過來。
李基的意思其實已經表達得相當明確,那就是如何讓處于豫州沛國相縣的大軍迅速抵達汝陽。
只是,汝陽距離相縣有接近六百里……
“若是只率領騎兵,俺攜帶個幾天的干糧,日夜奔襲下,無視沿途城池的阻攔,兩三日內抵達汝陽倒是不難,可這總不能拋下步卒吧?”
張飛忍不住嘀咕了起來。
黃忠無奈地說道。“就算全是騎兵,趕到汝陽又有什么作用?騎兵缺乏攻城手段,汝陽更是必然會被袁賊嚴防死守。”
“若是小股兵力,還能嘗試就食于敵,可這十萬大軍所過之處就算如蝗蟲過境,怕也是難以維持糧草所需。”
魏延喃喃地說著,聽在了龐統的耳中,讓龐統的眼睛一亮,起身道。
“老師,莫不是辦法乃是分兵二三十股?每一股領兵力三四千左右,分散行軍從不同方向前往汝陽?”
大規模的兵力沒辦法就食于敵,但小規模無疑是沒問題的。
這令龐統一時興奮下,覺得這似乎是個頂好的法子,完全沒注意到李基的臉色微微有些發黑,道。
“不如我分兵十萬股,每股領兵一人,各自前往汝陽如何?”
龐統聞言,忍不住訕訕地笑了一下,也明白自己這想法過于天馬行空,完全不具備可行性。
分兵的前提,那無疑是需要保證安全,不然就是給袁術各個擊破反敗為勝的機會。
更何況劉備行事歷來以仁德為本,治軍亦是屢屢提出要對百姓秋毫無犯,做一支仁德之師。
當真如此分兵就食于豫州,也將如一張攤開的大網那樣將所過之處百姓手中的糧食都篩過一遍不可。
隨即,李基的目光在眾人臉上的思索之色一掃而過,然后落在了陳登的身上。
與其父陳珪那個老登老狐貍不同,陳登無疑是個小登。
少時便以扶世濟民之志名揚徐州,其才博古通今,且在劉備孤身赴下邳城后,陳登就差以著滑跪的姿態恭迎劉備。
而與陳登簡單的幾次接觸下來,李基反倒還有些捉摸不透這個小登到底是真的對劉備推崇備至,還是過于識時務明局勢做出了最有利于徐州陳氏的選擇。
李基略加琢磨后,主動問道。
“元龍,可有什么想法?”
陳登連忙起身行禮,盡顯大族氣度之余,又不失對李基的尊重之意,然后答道。
“登,才疏學淺,不敢妄言。”
李基笑著說道。“元龍之名,吾在揚州亦嘗聞之,何故如此自謙?還請元龍不吝賜教,共助主公早日匡扶漢室才是。”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