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的時間里,蔣干幾乎都是待在府內緊閉大門,不敢外出。
不過,蔣干卻是派了大量的家仆出去打探消息。
僅僅是第二日,壽春便是全城戒嚴。
而如蔣欽、甘寧等原本在外訓練水軍的將領,日夜兼程地趕回了壽春,且還與圍困丞相府的士卒爆發了沖突。
這讓蔣干的危機感更甚,眼見劉備隱隱已有徹底控制四面城門,以維穩局勢之狀。
蔣干連忙再派人送出了第三份密信,進一步言明著壽春劇變,請魏王早做打算。
這一連三份密信,幾乎是不分先后地送到了曹操的面前。
等曹操看完這三份密信后,臉上的神色不可謂不復雜,震驚、狂喜以及遺憾……
以著曹操的政治敏銳性判斷,若是蔣干所言為實,那么李基必死無疑,劉備治下也必將爆發一場巨大的內亂。
即便為劉備所統御的大漢不會因此而四分五裂,也必將隨之元氣大傷,盡失臣民之心。
蔣干所提及的司馬懿與郭嘉等門生,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方才不惜代價地聯絡各地將領入壽春。
像……
太像了……
曹操臉上不禁流露出幾分感慨。
這一幕,無疑像極了大將軍身死的前夕。
不過,曹操也從密信中判斷出了劉備或許一開始是一時胡涂,但隨后封鎖丞相府的做法,背后則必有高人指點。
這個時機,恰到好處。
既然已決裂,那么顯然就需要做絕之余,盡可能不落人口實。
‘只要圍困了丞相府,那么最終李子坤是病死的,還是因其余意外而死,又有何人說得清楚’
‘事后,劉大耳再為李基大哭一場,自罰三杯,也就能將此事的影響消弭許多。’
曹操忍不住起身來回走動著,琢磨著其中的細節。
‘不過,李子坤也可謂是教徒有方,那些門生迅速就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不惜號召在外掌握著兵權的將領入壽春,以此逼迫劉備退步,或者設法救出李子坤,倒也是謀得了一線生機。’
曹操忍不住撫掌而笑,贊嘆著。
“精彩!當真是精彩之極!”
“若不是蔣干恰好爬到了李基的身邊,外人怎能知悉這般的明爭暗斗怕是一切結束了,事后方才有消息傳出。”
不過大笑過后,曹操亦忍不住為李基嘆息了起來,喃喃道。
“子坤啊,子坤,汝算盡了外敵,又可曾算到了人心易變,帝王心術的道理”
“仁德不過是劉大耳標榜自身之言罷了,可嘆多智如你,卻是深信此言,以至于陷入這般死地之中。”
一念至此,曹操略加猶豫后,提筆寫了一份密信設法傳回給蔣干,令蔣干保全自身之余,伺機而動。
若有機會,須盡力將李基搶來魏國,向其言明孤愿領大軍接應,以丞相之位相待之。
而等這份密信送出后,曹操即刻又發了密令送往坐鎮青州的曹仁,令曹仁密切關注徐州邊境是否出現兵力調動狀況。
倘若壽春之變為真,劉備背后亦仍有智囊指點,那么必然會明白動了李基,最大的隱患在乎其所擁有的民心以及軍中威望。
民心尙可瞞之,就怕有大軍作亂。
因而,劉備必然會緊急調兵前往各處進行鉗制或防備。
“可惜這個時機有點不太好,將近深秋,否則趁其內亂內斗,無疑是與呂布那廝合力發兵共討劉大耳的大好機會。”
曹操不得不壓下即刻調兵的心思,明白有些來不及了,唯有靜觀壽春之變,待到來年開春,再做打算。
而在曹操的密切關注下,青州很快就有消息傳來。
潛入到了徐州的斥候與探子,均探查到了有一股股兵力在不斷調動。
得了此消息,曹操進一步確認了蔣干送來的密信內容非虛。
若非是壽春劇變,臨近深秋之際,劉備斷然不會無緣無故地如此大動干戈在境內調動兵力,徒耗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