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只是一時的,也是必然會被打破的。
就看誰能在默契被打破之時,能夠獲得更大的好處。
“五到六天……”
諸葛亮并不懷疑李基的判斷,而是順著李基的思路將目光投在沙盤上思索了起來,道。
“就是不知曹操會如何打破與老師的默契。”
眼下,以官渡為東西分界線,西側打成了一鍋粥,東側則是平靜得不行,宛如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一般。
單純的調兵前去支援呂布那一邊的防線,顯然不會是曹操的作風。
更大的可能,或是攻敵所必救之處,以圖重創漢軍……
一念至此,諸葛亮脫口而出地說道。“莫非曹軍會襲擊中牟糧倉”
“不會。”
李基搖了搖頭,并不認同諸葛亮的猜測。
且不說曹操能不能準確探查到糧倉所在,關鍵在于,北伐大軍所布置的防線甚是緊密的情況下,想要繞后襲擊糧倉可不是什么輕而易舉的事情。
除非有對北伐大軍各種軍事布置一清二楚的內鬼泄密……
不過,李基也早就考慮到這一點,對于北伐大軍在官渡南岸的巡邏路線一清二楚的,除了李基之外,惟有負責了大量軍務的諸葛亮。
所以,當真有人泄密的話。
李基盯了盯諸葛亮,感覺諸葛亮泄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內鬼只有……
在諸葛亮有些不明所以的目光中,李基輕笑了一聲,然后問道。“孔明對于這數日來為師所奏曲子,可曾學會了”
以琴藝而論,李基、周瑜、蔡邕、蔡昭姬都可謂是當世一流的水準。
諸葛亮對于琴藝的興趣并不濃郁,閑暇學過一些,權當陶冶情操,舒緩心緒所用,但也至登堂入室的水準。
而在李基的要求下,這幾日諸葛亮不忘每日抽空練習李基所彈曲目,倒也能模仿得八九不離十。
當然,諸葛亮不知李基追問之意,習慣性地謙虛道。
“略懂略懂。”
李基繼續盯著沙盤之余,答道。“略懂可不行,須得學得形神具備,以假亂真。”
諸葛亮聞弦歌而知雅意,或許李基所言尚且流于表面,但諸葛亮卻隱隱抓住了些許脈絡,神色微動后,答道。
“是,老師。”
“且忙去吧。”
李基揮了揮手,諸葛亮拱手行禮退下后,也便返回到自己的軍帳中繼續處理各項文書,將七十余萬大軍的后勤輜重安排得井井有條。
直至夜深將寢之時,諸葛亮方才活動了一下有些酸痛的筋骨,從床榻下抽出七弦琴,準備在睡前淺練一番。
與之前不同的是,現下諸葛亮將這當成了一個任務對待,態度也是認真了些許,且刻意地回憶著李基彈奏之時的諸多細節進行模仿。
……
翌日。
李基如常般繼續前往著對岸奏曲,曹操一如既往以鼓聲和之,就似是一對立場不同而不得不刀兵相向的知己摯友在以樂聲交流一般。
這琴鼓和鳴,依然是持續了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