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郭嘉的建言,也讓李基對于烏桓叛亂的走向多了幾分判斷,暫緩了直接調兵走海路北上馳援幽州的想法之余,重點關注著幽州局勢的走向。
很快,一份份從不同渠道傳來的幽州情報陸續地送來了官渡,也讓李基暫舒了幾分眉頭。
那一位白馬將軍,確實還沒有徹底在界橋一戰被打沒了心氣。
面對著烏桓叛亂,公孫瓚沒有一味死守抵抗,反倒是主動率領白馬義從進行反擊,短短三日就是初戰告捷,斬首五千,打潰了一支三萬之數烏桓騎兵。
縱使此番烏桓叛亂的聲勢僅比十年前弱上三分,但幽州卻也不是昔日那般的困苦,或許沒辦法跟揚州的變化相提并論,但錢糧足以輕松支持公孫瓚用兵。
對公孫瓚的態度有了一定的判斷后,在李基的推演中,公孫瓚平定烏桓叛亂不難。
不過隨著傳回的情報漸多,部份細節不斷浮現,前來匯報的司馬懿語氣多了幾分陰冷地說道。
“老師,這烏桓叛亂不是巧合,確實是早有預謀。”
司馬懿將手中文書遞給李基瀏覽的同時,開口道。
“此次從塞外而來的烏桓部族幾乎是同時在代郡、漁陽郡、遼西郡三個方向南下,并且皆有著塞內烏桓人配合,這才一舉攻破了多次長城關隘……”
“初步匯總的消息,塞內的烏桓人也有一十三處聚居地同日叛亂斬殺監督漢軍,正因如此才會打了公孫將軍的一個措手不及。”
李基合上了手中的文書,將其丟到了桌案上,鼻息略顯粗重了三分地冷哼一聲,道。
“劉伯安當年終究還是太過于仁慈了,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若不是劉伯安放松了些許烏桓人的項圈,何至于此”
十年,已經足夠上一代的烏桓人忘記漢威,也足夠新一代的烏桓青壯初步成長起來……
更重要的是,劉虞放開了些許項圈,公孫瓚又手段略顯粗糙地收緊……
人性使然,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烏桓青壯為此不滿而爆發叛亂,倒也不足為奇。
不過,這終究掩飾不了烏桓人這一群體,本質上就是一群白眼狼。
昔日劫掠,不以為恥;拔其爪牙不過十年,復生,不過恩露有所變化便生反叛之心。
司馬懿低聲提醒道。“老師,若僅僅是烏桓人內外勾結,難以做到這般地步,或就是曹魏所暗中串聯。”
對于司馬懿的這個結論,李基反倒是稍加思索后,略顯猶豫地推斷道。
“曹操此人為達目的,行事不擇手段不假,但其對待異族的態度,不應有這般作為才是。”
“昔日如何,今日不一定仍是如此。”
司馬懿難得地出言反駁李基,認為必然是曹操在背后所推動。
人性,最是經不起考驗,也是最容易變化的。
縱使昔日曹操為良家子,如今這一代梟雄為了霸業,還會介懷一些底線乎
不過此事是或不是,于大局而言無甚區別,本質上確實是大大緩解了曹操所面臨的壓力,暫時無須擔心背腹受敵。
也就在此時,諸葛亮從大帳外走了進來。
司馬懿抬眸看了諸葛亮一眼,眸光隱隱一動。
諸葛亮反倒是神色平靜地朝著司馬懿點了點頭,走到李基的面前,開口稟報道。“老師,西面有急報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