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籌交錯、紙醉金迷。
一切的背后。
只有一個要求。
那就是彈劾魯王,將他從長蘆鹽場趕走!
或者最起碼也要制止他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
很快。
關于魯王的一次彈劾行動。
開始了!
紫禁城。
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滿臉嚴肅。
“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隨著話音落下。
每日慣例的早朝開始了。
朱元璋處理了幾件政務后。
皺眉看著眾臣。
忽然。
禮科給事中張華年走了出來。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淡淡道:“接來!”
說著。
朱元璋身邊的陳老太監走向張華年,接過他的奏本。
隨后。
張華年道:“陛下,臣聽聞,近日民間鹽價大跌!已經遠遠超出了朝廷鹽引規定的最低價格,導致鹽行市場一片混亂!
要是繼續下去,恐怕就要有商家關店,甚至進而影響到朝廷的鹽場經營了!
各地鹽場關系著近百萬灶戶的生計!
臣已查明,這擾亂鹽行市場的,是一個新近開辦的魯商鹽行,該鹽行背景深厚,在全國各地都開了店!
如今各地百姓都只買魯商鹽行的鹽,而其他地方的鹽通通滯銷!
若是再這樣繼續下去,今年朝廷的財政可就要出問題了!”
朱元璋看向張華年,笑笑。
“禮科給事中倒是管起戶部的事來了!不錯,朕這里聽你說的井井有條!”
張華年躬身道:“陛下設立言官,便是為了匡正朝綱,風聞奏事!
臣雖是禮科給事中,但也要盡言官之責!”
朱元璋笑笑。
事實上,他向來不反對臣子自由提出意見。
尤其是言官。
六科制度,是朱元璋設立的。
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限制六部權力,加強對六部的監督監察。
而六科給事中,官職最大的科長不過正六品,但卻能監察百官,監察六部,甚至聯合在一起,可以封駁朝廷意見。
這也是為了以小制大。
讓六部做事不至于被處處掣肘,上面多一個上司。
但又能起到很好的監督制衡作用。
所以,現在張華年的奏本并沒有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他只是好奇,如今的朝廷官員,是怎么看待朱檀的魯商鹽行的。
他的問題,真的有那么大嗎?
今天挑戰一下四更!爭取吧!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