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宣政殿。
此時。
朱元璋負手而立。
看著殿外。
身邊。
朱標皺眉道:“父皇,今年朝廷算是最好過的一年,不提十弟年底承諾的400萬兩銀子,便是十弟上次送來的銀子,也足夠朝廷開支!
給穎國公的南征軍犒賞都發下去了,北伐也準備的差不多了,甚至明年就能動手!
您.為何還要為了十弟的200萬兩銀子就.”
朱元璋轉過身,笑了笑。
問道:“為了區區200萬兩銀子,咱就讓科舉延期?
太子,你真當咱會在乎區區一點銀子?”
朱標愣了愣。
不在乎嗎?
剛才你討價還價的樣子
自己可還歷歷在目呢!
朱元璋笑著自言自語道:“大明,真的缺錢嗎?咱當年問過韓國公,前代財政是怎么個模樣!
前朝情況特殊,那些韃子財政管的稀爛,更是弄出包稅制這樣的奇葩制度,一年歲入幾百萬兩,咱們不去管它!
單說宋朝,北宋熙寧—元豐年間,朝廷歲入可達6000萬貫!折成白銀便是6000萬兩!
南宋時期,即便只剩下了半壁江山,總體收入,也能達到一億貫!
咱大明,是地不如宋朝廣,還是人不如宋朝多?
若是咱想效法宋朝征稅,不至于年入只有一千萬兩!”
朱標愣了愣。
父皇這個觀點,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朱元璋笑笑,道:“宋朝財政何以寬裕?韓國公說過,一方面是對百姓橫征暴斂,無稅不征!但最重要的,還是商業!”
朱標點點頭,道:“是啊!那些富商巨賈,手握銀錢動輒幾十上百萬!這一次對鹽商的查抄也足可見其實力!兒臣聽說,查抄上來的財貨價值四百萬兩之巨!”
朱元璋笑道:“四百萬兩?那才有多少!有位故人,咱已命蔣瓛去尋了!若是尋到他,你才真正知道商人有多強的實力!”
朱標懵懂地點點頭。
在他眼里。
這四百萬兩已經很觸目驚心了。
朱元璋擺擺手,道:“太子!今日咱不提它!
你不是問咱為什么答應檀兒,科舉考試可以延期嗎?
那是因為咱也覺得,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不是好事!
洪武四年,咱就看出來了!
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都是什么人?
雖然精通經史子集,念的頭頭是道,但辦起實務來,差得遠了!
這么多年,咱從民間察舉選拔人才,辦國子監挑選可用之人,都是因為這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不行!
若是多年下來,國家一直這樣選拔人才,只怕可用之人將越來越少!
到時候,官不知民,更不通政務!
只怕府縣權力都要被他們的師爺和吏員竊走!
那些家伙一輩子晉升無望,到時候拼命搜刮百姓,咱這大明,豈不是要毀了?
檀兒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科舉考試改制本與他沒什么關系,但他看到了這一點,便要據理力爭,跟咱、跟宋訥他們爭辯!
就沖這,咱相信,檀兒真的是一心為國為民!”
朱標點點頭,道:“十弟眼光深遠,又敢為了咱大明仗義執言,兒臣心中也是佩服得緊!”
朱元璋笑笑。
“他?他看的還不夠遠!”
朱標聽到這話,笑道:“還請父皇示下!”
朱元璋道:“檀兒是個辦事的好手,所以他的眼里只有實務,卻看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