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竟只是個觀政了18年的太子,可沒有處理過一天政務!
這個問題放到未來,如果換成朱老四的大兒子朱胖胖來回答,或許還靠點譜。
對于朱標,朱檀沒什么信心。
他只知道,像朱元璋這樣大肆株連,剪除豪強,搞得全國上下血流成河,肯定不是自幼被儒家道德所影響的朱標所認同的。
但如果硬要朱標短時間內想出什么解決方案,也著實是太為難人了!
畢竟,如今歷朝歷代都在重復著同一個規律。
王朝建立初始,百業興盛,人人有飯吃,有衣穿,土地兼并問題并不嚴重。
但當王朝到了末期,土地兼并就開始變得極端嚴重了。
各種地方豪強瘋狂掠奪民間財富,幾個富戶就能占據全城九成以上的財富!
隨著財富的越來越集中,人口卻還在持續增長。
最終,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窮人吃不飽飯,富人們手中雖然有足夠的糧食,卻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被大量閑置和浪費。
窮人們迫于生存壓力,轉而揭竿而起,起兵造反,推翻原有的舊秩序,建立新王朝。
這個時候,因為戰爭導致人口減少,而原本的財富持有者也在戰爭當中灰飛煙滅,從而讓財富更加均衡的散布到了全國。
如此一來,土地兼并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但朱標當然不可能這么解決問題!
他總不能說,先將大明推翻,再解決土地方豪強和官員貪腐問題吧?
不過當了這么多年太子,朱標也還算爭氣。
凝思片刻,緩緩道:“回父皇,兒臣看今日之世,烝民生涯艱難,豪強跋扈,臣下腐敗,確實是國之大患!
但正如十弟所說!
一味殺戮,兒臣覺得,恐怕難以解決問題!
兒臣倒是以為,治國之道,貴在養民,而養民之本,在于教化!
自古圣王之治,皆以德教為先,以禮義為綱。”
說著。
朱標笑道:“兒臣以為,如今,宜自上而下,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官吏者,國之棟梁,必須先正其心,修其德,方能慎其獨行,謹其所不見。
當廣施儒學,重興禮教,使之日以繼夜,夜以繼日,潛移默化,自覺自愿為民父母,而非為虎狼!”
朱檀聽到朱標的話,忍不住嘆口氣。
不愧是大儒宋濂的弟子,說出來的話,都跟那些腐儒一樣。
朱標見朱元璋并沒有什么反應。
繼續笑道:“對于地方豪強和富商大戶,也應引之以德,馭之以禮,勸其仁慈,倡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道!
使其知恩圖報,回饋鄉里,不得橫征暴斂,以免民怨沸騰,社稷不寧。”
“至于窮困百姓,就該由朝廷主導,如遇災異,便加強救濟,減免賦稅,以穩民心,免得民無所歸,流離失所!
此外,最重要的便是開倉放糧,助其度難,俾不至于賣田脫籍,生根斷絕
所以,父皇,天下為公,源遠流長。兒臣以為,唯有道德教化,方能治國安民,使大明基業長青,萬世不朽!”
朱元璋聽到朱標的話。
忽然嘆口氣。
“咱現在忽然有些后悔,不該只讓那些腐儒教你.”
朱檀聽到這話,忍不住咧嘴一樂。
不讓腐儒教,難道讓常遇春、藍玉那幫子人教嗎?
到時候太子恐怕只會砍人了。
朱元璋瞪了朱檀一眼。
“笑個屁!咱問你!且不說那些官員該怎么辦!
單說地方豪強壟斷土地,逼迫百姓,你說咱的法子不長久,你倒是說個長久的法子來!”
作者祝大家除夕快樂!新春快樂!新年實在是太忙,年后一定爆更!暫時維持四千字哈!感謝大家一路追讀支持,作者再次拜謝!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