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天下英才!黃子澄解縉!
應天府。
翰林院。
掌院學士、國子監祭酒宋訥、侍讀學士吳沈、吳伯宗三人,正跟一群清流名士聚在一處。
眾人看著三人,臉色都有些凝重。
這些清流名士既有如今在國子監或翰林院做官的。
也有在民間頗有聲望的讀書人。
他們今日來,都只關心一件事!
那就是明日的科舉考試!
若是三人敗了,估計,接下來,科舉考試的事情就基本上無可阻擋了。
畢竟,當著皇上的面,魯王殿下可以在半年之內將八成招收的勛貴子弟教成進士,那也就意味著,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是有巨大漏洞的。
原本來說,會試的主考官應該是宋訥,吳伯宗和吳沈三人。
若大明朝真的出來一位十六歲的狀元,那就太驚人了!
吳伯宗和吳沈面面相覷,看著眼前一眾儒家的泰山北斗,不敢搭話。
那便是大哥朱標。
而如果能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當中都考取第一名,那就會被稱作大三元,所謂連中三元便是這個意思。
解縉!解大紳!
到了十歲,解縉就能夠熟練掌握四書五經,十二歲的時候遍覽儒家經典,儼然已是一方大儒。
貢院。
因為縣令同時掌管一個縣的行政、司法等等權力,是能夠掌管數萬乃至數十萬百姓生死的大人物。
那些丘八的孩子老夫也見過!
這個時候他神童的名號已經嶄露四方!
縣令大概相當于如今的一縣最高長官,但權力還要更大一些。
宋訥又介紹起了其他幾人。
宋訥聽到兩人的話,忍不住冷笑一聲!
為首一人,正是秦王朱樉!
此時。
張昱也是苦笑一聲,道:“這恒中書院雖然教學看起來有些胡鬧,但其中的授課先生可不容小覷!
朱標說大家同為兄弟,自然要給十弟捧場,眾人迫不得已,只能來看這個熱鬧。
站著不少人看熱鬧。
這也是科舉考試如此競爭激烈,又引得無數人考一輩子的原因。
跟如今的公務員考試不同,明朝的科舉考試,只要考中了進士,以后就能被授予官身。
科舉考試哪有那么容易!呵呵.”
只要通過了會試考試選拔,成為貢生之后,都可以參加殿試。
他們原本對這科舉考試沒什么興趣。
更何況,這五十人的水平如何,大家心里都有數!
不遠處。
更何況。
很快。
微笑道:“十弟恒中書院的人呢?可進貢院了?”
這些人的出現,終于讓眾人信心大增,徹底對這次科舉考試放心了。
“該不會是怕了吧,呵呵”
也就意味著,解縉是他認為最有可能得到狀元的人物。
勛貴子弟能有什么讀書種子?
雖然大家都是國家勛貴,身份尊崇!
有眾多儒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