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殿試反而無所謂了。
朱標皺眉道:“十弟不是那種人!應該很快就到了!”
隨著貢院門大開。
人群里。
眾人忍不住看向聲音來源。
不過。
跟那些讀書人比讀書,那不是找死嗎?”
藍玉忍不住皺眉道:“怎么恒中書院的人還沒來!魯王殿下還讓不讓他們考了!”
是啊!
按照宋訥的說法,他覺得,今年科舉考試的前三名就在這四人當中產生了!
很快。
十四歲的時候,解縉讀書已經破萬卷,一目數行過目不忘,所過之處,遇見他的人無不稱其為天才!
父輩是大老粗,兄長以后要承襲爵位,自然也是大老粗。
總之,各地儒家都算拿出了最大的誠意來支持和鼓勵各地舉人了!
貢院之外。
六歲師從歐陽修的十六世孫,文學大家歐陽衡,學習文學。
此時。
難怪宋訥如此推崇了。
并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朝廷選拔人才的考試而已,而是一次讀書人為了捍衛儒家在大明地位的斗爭!
“江西舉人注意了!這一次能考中進士的,都能領賞銀三十兩!這可是一筆巨款啊領完這筆銀子回鄉之后再借七十兩,湊夠百兩銀子,都能把娶媳婦的彩禮湊夠了!”
其中,最為惹眼的,還是一個少年模樣的讀書人。
九歲的時候已經有了能每天記住上萬字的本事。
花綸是浙江鄉試解元,解縉是江西鄉試解元,黃子澄是江西鄉試第二名,練子寧則是河南鄉試第二。
賭約設立之前,朱元璋就是如此安排的。
“若是他們讀半年書就能考中進士,那也太視天下英才如無物了!”
分別是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眾人紛紛好奇看向解縉!
他的眸子亮晶晶的,嘴角微揚,雖然沒有說話,卻總給人一種傲視天下群雄的感覺。
此時,貢院門口擠滿了前來參加考試的舉人。
只要通過了會試考試,就一定能夠獲得進士功名。
“科舉考試考我儒家的四書五經是天經地義的事兒!那魯王殿下吵著什么改革,不過是胡鬧罷了!等著會試結束之后,他就知道咱們讀書人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
宋訥滿臉笑容,對眾人介紹道:“這幾位,是老夫最近遇到的舉子當中,最出色的人物!
此時。
無一不是少年成名,都在童試中成績極為出色。
此時。
所以。
雖然眾人議論紛紛,此時已經都很樂觀了。
胡奎嘆口氣,道:“那恒中書院實在太神秘了!雖然朝中上下,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在嘲笑那恒中書院的教學模式.什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動輒便是軍士體罰!
但這科舉考試畢竟是人生大事,這些勛貴也十分好奇,自己的孩子被魯王殿下安排進恒中書院待了半年,到底變成什么樣子了,怎么寫信都變得如此無情,動輒就要斷絕關系,簡直大逆不道!
正式參加洪武十八年的會試!
其中童試分為三級,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
老夫帶你們認識幾位天下俊才!
畢竟,考上了,就能改變命運!
有已經致仕的前任翰林學士董倫、陳遇、杜如泉!
讀書人報國,宜早不宜遲,諸位以為如何?”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