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上朝的官員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著走出大殿。
他們巴不得晚一些見到這個活閻王洪武皇帝。
而今天,看到朱元璋來了。
所有文官心中都是一喜,甚至還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終于不用聽耳邊的蒼蠅聒噪了。
藍玉等人看到朱元璋望向自己滿臉不善的眼神,也忍不住哆嗦一下,識趣地跑回了勛貴隊伍里。
這幫子勛貴就是不成體統!早朝跑到人家文官隊伍里干什么?
像群猴子似的上躥下跳,豈有此理!
朱元璋心中忍不住吐槽著。
忽然一個聲音響起。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皺眉看著眼前的人。
竟是文淵閣大學士,當朝國子監祭酒宋訥。
朱元璋點點頭道:“接來!”
宋訥硬著頭皮遞上了他的奏本。
賭約如今已經輸了,現在到了該還賬的時候。
否則不要說魯王殿下了,便是眼前的陛下都饒不了自己!
宋訥躬身道:“臣,啟奏陛下!原本科舉考試應當以四書五經為唯一考試內容!但經過恒中書院這一次,臣以為當今的科舉考試內容實在是有些簡單,涵蓋范圍也太小了!
這才致使恒中書院諸多學子僅僅通過半年時間的學習,就能考出如此成績!”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看著宋訥。
宋訥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如今該對科舉考試進行改革了!”
朱元璋笑笑,一邊翻著奏本一邊問道:“愛卿以為,當如何改革?”
宋訥道:“臣建議,除了考四書五經之外,應當增設律法,算科,雜學,兵法等考試項目!
無論考取了哪一科,都應當賜予進士出身!
無論哪一科的狀元,榜眼,探花,都應當一視同仁,入朝為官,統一培養!
同時考試科目應當隨朝廷需要而適時調整。”
話音落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朝中眾人一陣驚呼。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當恒中書院這一次殿試,五十人占據了前六十名后,科舉考試改革的大潮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但還是沒有想到,改革的動作竟然如此之大!
那些平日里上不得臺面的科目竟然都能夠和儒家的四書五經并列成為考試科目!
更過分的是,他們竟然還可以同樣選出狀元,榜眼,探花!
并且跟儒家的前三甲擁有同樣的含金量!
這樣一來豈不是儒家的地位在朝廷甚至在整個大明都被大大地削弱了?
算科,律法,兵法,勉強還算是跟讀書人沾個邊。
那雜學是什么?
很多人都已經提前了解過了。
就是指工匠!
譬如考察水利,建筑,農具乃至于兵器的打造!
這些人現在的名字叫匠戶!
他們的身份何其卑微,怎么可以和讀書人地位相同!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然而所有文官都只是在心中憤怒,卻最終沒有說什么。
當恒中書院徹底擊敗了天下讀書人的時候,這些文官就知道,這場科舉改革已經無可避免了。
事實上,今天早朝的奏對,早就提前商量好了。
類似于如今的文件討論,都是在討論開始之前就已經定得差不多了。
所謂的討論都只是一個走流程,討論過后就可以印發執行了。
關于這次科舉考試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朱元璋和朱檀早就討論過了。
一開始,朱檀還要加入商科的。
這個提議最終被朱元璋否決。
畢竟重農抑商依然是國策,在朱元璋看不到提升商人地位能帶來任何好處的前提下,他是絕不會允許將商科列為科舉考試科目的。
朱元璋也懶得繼續裝模作樣了。
總之心照不宣的事情,改革就改革吧!
如此一來,不但朝廷上下可用之人變得多了,不至于滿朝都是酸腐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