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魯王震怒!爆殺!
得到來自尹紹的肯定性回復,朱檀忍不住一陣頭暈。
他讀過的史書上記載,大明衛所兵的戰力在初期還算不錯的。
起碼洪武朝的幾十上百場大仗,衛所兵都保持了相當不錯的戰力。
難道就是靠這些人打的?
看看他們的衣服,破爛不堪。
渾身上下臟得一塌糊涂。
精神狀態自然也是十分麻木的。
最關鍵的是他們的身體狀況!
明明是一群正當盛年的中年漢子。
現在看起來,卻是滿臉憔悴,胳膊腿都細得跟麻稈似的,肚子上也只有薄薄一層皮!
這樣的狀態,怎么打仗?
朱檀忍不住皺眉道:“把兗州左衛的千戶給本王找來!”
兗州衛共九千多人。
其中兗州中護衛人多一些,共有五千。
其他幾個衛所都是千戶所。
當地最高的長官也只是千戶。
很快。
兗州左衛的千戶趙年滿頭大汗趕了過來。
朱檀皺眉看著趙年,道:“本王來此巡視衛所情況!你去召集部署吧!”
趙年愣了愣,隨后干笑一聲,道:“殿下!如今正是農忙時節,各地都很忙!能否少召集一些”
朱檀冷笑一聲。
老實說,明朝衛所制度本身設計得還是不錯的。
這些衛所的軍戶平日里是民,以種地為生,一到戰時就化身為兵出去打仗,為國家節省了很多開支。
同時,衛所里的軍戶,一般情況下,一戶只出一丁。
其他多生出來的孩子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
只有父親或者兄長戰死后,才會替補。
若是父兄始終平安無事。
那么,其他軍戶和普通農民無異,都是種地為生。
依賴著這樣的制度,明朝通過建立一個個位所鞏固和擴大了對邊疆的統治,這些軍戶不斷在當地繁衍生息,最終,讓這些邊疆地區都實實在在掌握在了朝廷手中。
這些衛所,甚至在清朝的時候還在發揮著鞏固邊疆統治的作用。
很多大的衛所,也并非只是軍事組織。
事實上。
有相當一部分大規模的衛所,是擁有司法和財稅權力的。
這些衛所,跟小官府無異。
洪武皇帝曾經很自豪地說過“吾嘗養百萬兵,而不耗國家一粒米。”
這樣近似屯田的制度,也讓明朝所擁有的軍隊達到了歷朝歷代所無法企及的地步。僅僅在洪武年間,就曾經有過180多萬軍隊!
到了永樂年間,更是擴張到280多萬人。
這些都依賴于衛所制度的良好運轉。
但是,在封建社會就是有這樣一個問題,任何好的制度都需要有人去執行,一旦國家形勢出現變化,甚至人的思想出現變化,那么很多好的制度在執行的時候就會走樣!
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是這樣,大明朝的衛所制度也是如此。
而朱檀讀過史書,對這些衛所軍官的貓膩了如指掌。
而這些衛所軍官最主要的貪腐手段,就是侵占軍戶的田產!
原本朝廷發給軍戶的土地,就是給軍戶們生存的保障。
但衛所軍官總會憑借各種手段將這些土地據為己有。
譬如直接利用權勢,強取豪奪。
或者在饑荒之年放高利貸給軍戶,一旦他們還不上,便要收走他們的田產。
當然,還有通過私加稅賦、私派徭役等等方法,壓迫的軍戶很快破產,最終喪失土地,淪為軍官的佃農。
更慘一些的,干脆連佃農也沒得做,直接逃亡了。
這就會導致另一個問題。
衛所的軍隊將會出現人員不足的現象。
畢竟,能做軍隊的軍戶都逃亡了!
朱檀看著趙年,淡淡道:“些許糧食毀了便毀了,有什么損失?回頭報給本王,一切都由本王來賠償!現在本王只想看到齊編滿員的兗州左衛!”
趙年聽到這話,額頭的汗頓時冒得更多了。
無奈之下。
趙年只得苦笑道:“殿下既然如此關心咱們兗州左衛!末將這便去召集衛所軍士,盡快趕來!”
朱檀點點頭,負手道:“去吧!本王就在這里等著!”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