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呵!人情在國公面前不值一提!
朱元璋聽到朱標的問話,哼了一聲,道:“干什么了?老十在他的藩地開始清丈土地,公開說要推行攤丁入畝!”
朱標聞言頓時一驚!
有些難以置信道:“這么急?”
對于攤丁入畝的實施難度,朱標十分清楚。
所有的道理,朱檀都曾親自講給老朱和他聽。
既要實行貨幣改制,又要改革稅收制度,還要面對朝野上下權貴的反對。
其中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
老朱和朱標聽到后來,甚至都快實施攤丁入畝的念頭了。
總之如今的天下也很安定,國家日漸繁榮,為什么一定要折騰呢?
朱元璋發愁道:“古來愛折騰的主政者,王莽也好,王安石也罷,哪個不是弄的天下大亂,民間沸反盈天?
沒想到,老十也跟這些人學,剛剛回到藩地就開始折騰了!
先是改軍制,現在又是稅制!再改,是不是還要改官制?
干脆把皇帝也改沒好了!”
朱標聽罷,不禁駭然失笑。
他知道。
父皇這又是生氣,在發牢騷呢。
果然,接下來。
朱元璋繼續皺眉道:“這個小子!真是一刻也閑不住!這稅制、錢制,豈是那么容易改的?
哼!咱還指望他將兗州、青州像長蘆鹽場那般,經營的好一些!
現在看來,他不搞得民怨沸騰、天下大亂,便是好的了!”
朱標笑笑。
只得跟著朱元璋的話風,道:“改革之事,千頭萬緒,如今的大明連他所說的第一步,幣制都沒有穩定,這又如何好開啟改制呢?十弟確實有些操切了。”
朱元璋聽到幣制兩個字。
表情有些狼狽。
洪武朝的幣制確立,是他親自主持開展的。
洪武元年,他命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
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
洪武通寶錢幣鑄造精美,使用方便,極受民間歡迎。
但很快,老朱就發現了問題。
那就是大明的銅太少,隨著大明經濟的恢復,對銅錢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洪武通寶快不夠用了!
更可恨的是因為大明銅錢含銅量較高,甚至在海外,這種銅錢里面的銅的價值,比錢幣本身的價值還要高,這就導致不法商人會偷偷收走這些銅錢,轉而運到海外販賣!
如此一來,市面上的銅錢就更少了。
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終于下定決心,改革幣制,學習元朝,換銅錢為寶鈔!
當大明寶鈔真正開始發行之后,他才知道元朝皇帝有多爽!
不值錢的紙,隨便印一下就變成了能花的錢,這種感覺跟白撿的差不多!
對外打仗要用錢?
印!
賑濟災民要用錢?
印!
修建宮殿要用錢?
印!
所謂印錢一時爽,一直印錢一直爽,無限量化寬松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寶鈔貶值速度遠超元朝!
從洪武八年到洪武十八年,短短十年功夫,寶鈔價值只有它表面幣值的四分之一了。
原本朱元璋想著為了盡快推行大明寶鈔,所以嚴禁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同時還停止了洪武通寶的鑄造。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寶鈔大貶值,導致民間交易混亂,缺乏貨幣。
無奈之下,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又再度重新鑄造了一批洪武通寶。
之后洪武通寶就在鑄鑄停停中,糾結擰巴著和大明寶鈔一起勉強維持著整個大明朝的經濟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