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的好處是成本低,但壞處也顯而易見。
草原狼是養不熟的,一味對這些草原政權施加仁政,最終也沒有什么好下場。
在史書上,更是要落得千古罵名。
朱標皺眉想著如今大明的情況。
草原上可以說已經沒有任何敵手了。
雖然還有不少部落活躍在草原上。
但如今,估計輕輕一招撫,就都會老老實實投入大明的懷抱。
這樣的情況下,在歷史上。
向來都是冊封一番,讓他們繼續安安穩穩過日子的。
朱標想到這里,心中頓時有了打算。
他對朱元璋道:“父皇,兒臣以為,現今之計,當以寬厚為主,以禮待之,對蒙古諸部落,如朵顏、福余、泰寧等部落,可封為衛所。
封賞這些蒙古大部族,許其朝貢,改善其生計。如此,草原之民心可得,亦能使邊疆安寧。
我大明雖強,但草原之事,往往煩擾不絕。是以,不可不深思熟慮!”
朱元璋聞言,點了點頭。
不枉自己要求朱標多年觀政,他對于草原上的情形還是相對熟知的。
起碼這些沒怎么受損的大部落,他還一清二楚。
朱標繼續道:“不獨是賜以爵位土地,更應當在草原之上播撒仁政,使之知我大明之恩澤!
不過,從以往諸多王朝與草原往來的情況來看,皆有教訓在前!
這些草原部落并非是一味施以仁政就能安份守己的,所以我們雖然仁至義盡,但也須防備未然!
兒臣以為,等草原上局勢穩固之后,應當施行分化之策,防止某一部族勢大成患。
如發現有部落勢力過大,便可以結盟其它小部落,共同制衡,以維我邊疆之平衡。”
說著。
朱標笑道:“簡單來說,就是誰強便打誰!”
朱元璋點點頭,笑道:“接著說。”
朱標稍作思索,又道:“父皇,除了封賞和抑制之外,對這些草原部落的防御亦不可忽視。
自古以來,長城便是疆域之屏障,歷代修筑,皆有其不凡之用。
兒臣以為,除了繼續修筑長城,還需在邊疆操練精兵,建立一支能隨時出征,制敵機先的騎兵隊伍,此乃遠圖!
這支精兵,是必須要時刻保持戰力的!”
說完。
朱標總結道:“父皇,依兒臣看,這草原雖然平靜,卻如池水之下的蛟龍,時刻可能翻江倒海。
所以,兒臣建議,除了禮政并舉,賞罰分明之外,還要增強邊防,以穩定天下。
我們必須確保草原上的每一個部落,都感受到來自大明的仁德與威懾,方能真正的穩定邊疆,免得未來生變!”
朱元璋聞言,頻頻點頭。
朱檀聽到,也是一陣微笑。
老實說。
朱標這一番政策,其實就跟后世大明制衡草原的政策差不多。
如朱棣時期,就是對瓦剌和韃靼,拉一個打一個。
誰強便打誰!
而后面,張居正做首輔的時候,便主持九邊筑城,有效防御草原騎兵。
同時,后面干脆將首都都搬到北平去了。
形成了天子守國門的景象。
說白了,就是將增強對蒙古的防衛力量,提升到了極致。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