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管著戶部和工部。
也就是可以直接對這兩個地方發號施令的。
這一點在權利上而言,甚至太子也比不了。
這又意味著什么呢?
是不是說皇帝對儲君之位也動了什么念頭?
然而,此時寂靜一片。
沒有人敢提出任何異議。
畢竟朱元璋積威之下,敢提出意見的人都被殺的差不多了。
另外就是,魯王朱檀的功勞確實十分巨大,有很多人甚至覺得他便是爭一下這個儲君之位也沒什么問題。
朱元璋見眾人沉默無語,淡淡道:“既然都沒有意見,稍后就頒布旨意,定下來吧!”
緊接著。
朱元璋忽然又笑道:“歸義王在應天已住了足足三個月!如今草原上千頭萬緒,非他不可!朕雖舍不得,但也不得不送他回去!眾愛卿以為如何?”
如何前兩個提議都沒有什么人反對,但最后一個,瞬間點燃了朝堂!
畢竟,無論是處置秦王,還是賞賜魯王。
說白了,都是關于這次北伐的賞罰,眾臣子沒什么資格說話,也不敢說話。
但對于脫古思帖木兒的處置,眾人就有些無法接受了。
畢竟,三個月時間看起來不短,但遠遠沒到可以化解開漢蒙兩族仇恨的地步!
好不容易將蒙古大汗俘虜到了應天。
朱元璋以懷柔手段相待倒也無妨。
但現在竟然要放回去,那所有人就都忍不了了!
戶部尚書徐本首先發言,他嚴肅地說道:“陛下,歸義王雖已降服,但草原諸部仍未徹底平定,此時放歸義王回去,無異于自毀長城!
彼一旦回到草原,重新得到部族的支持,必將再起兵端。歷史上不乏先例,今日若再犯此類錯誤,后患無窮!”
繼李繼祖之后,禮部右侍郎張德輝站出來補充道:“陛下,草原之事,向來復雜,歸義王雖然表面歸順,但其根基深植于草原,其心是否真正向大明,實在難以判斷。一旦放他回去,他很可能再次變節,這對大明是極大的威脅!”
兵部左侍郎趙啟期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草原雖大,但歸義王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我們之前的寬容政策,旨在收服其人心,而非放任其力。今若輕易放他歸去,等于是給了他重新集結舊部的機會。臣以為,至少應待草原各部完全歸附,局勢徹底穩定后,再考慮此事。”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馮習則道:“陛下,草原之亂,非一日可平,歸義王的存在對穩定局勢有利有弊。若其真能為大明所用,固然是我邊疆之福;但若其心存二意,則是災難的開始。我們必須謹慎,不能因一時之需,而忽略了長遠之計。”
官復原職的兵部尚書溫祥卿躬身道:“陛下,草原上的部族向來不服管束,歸義王的力量雖強,但他一人難以命令全草原。一旦他回去,可能會被其他部族利用,反而成為大明的威脅。此外,歸義王若是在草原再起波瀾,將會對我大明的國力造成極大的消耗。”
太常禮卿孫明德道:“陛下,歸義王的回歸必須慎之又慎。我們不能僅僅考慮短期的平靜,更應該考慮到長期的安全和穩定。一旦歸義王回去后再次反叛,不僅僅是對大明的挑戰,更是對陛下威信的挑戰。”
朱元璋皺眉聽著眾人的稟報。
事實上。
反對激烈也在意料之中。
不過,他沒想到,武將反對的不多,反而是文官紛紛站了出來。
他看著眾武將,想了想,道:“信國公!你以為呢?”
湯和聞言,一愣。
這大明朝堂,什么時候輪到我說話了?
那些文官喜歡嘴炮,就讓他們吵去唄?
他看看朱元璋,道:“陛下.臣以為.這放,有放的好處!不放,有不放的好處!臣是武將,只懂得帶兵打仗!若是將歸義王放回去了,他還敢造反,臣愿為陛下出征!”
朱元璋聞言,笑了笑。
“真特娘的滑頭!你若是這么說,那咱倒要問問,將歸義王放回草原有什么好處?”
湯和聞言,瞬間汗就下來了。
我怎么知道放回去有什么好處?
放回去還能再打一遍,讓兄弟們立個功?
不過這話,他是打死也不敢跟朱元璋說的。
只是囁嚅著,說不話來。
朱元璋見湯和這幅模樣,笑了笑。
“罷了!起碼你還知道,給咱征戰、打仗!繼續當你的泥菩薩去吧!”
說著。
朱元璋又看看藍玉,笑道:“永昌侯!你怎么說?”
藍玉呵呵笑道:“陛下,臣以為,還是放回去的好!若是他造反,臣便可以領兵出征,那樣便有機會封國公了!”
朱元璋點點頭。
“以后有你立功的機會!想封國公,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