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本就是烏合之眾,各自為政的。”
朱檀輕聲解釋道:“如果他們能直接搶到物資,恐怕都不會在島上建什么據點,打了秋風之后怕直接就逃回東瀛了。”
“他們現在襲擾沿海,搶了金銀細軟,還要想辦法在咱們大明變成其他東西。”
“上好的稻谷、絲綢棉布、各類瓷器鐵器之類,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畢竟他們那個地方窮的要死,就算有金銀,也買不到這些東西。”
朱棣看完手中信件,將其放在桌上,又看向朱檀,沉聲問道:“你之前說國朝有人和他們勾結,就是做這些的吧?”
朱檀點頭,直言不諱的道:“倭寇這事已經成規模了,他們負責搶,然后找國朝的商賈銷贓,再換成他們想要的東西,運回東瀛。”
“咱們大明的海防軍可不是吃素的,若非有利可圖,父皇近些年連連給東瀛下旨,雷霆暴怒,他們為何還敢以身犯險。”
倭寇這事朱棣也想了很久,朱檀所說和他的分析十分相近。
海外倭寇和北元不同。
大明立國之初,北元也曾屢次犯邊,進入長城之內打秋風,但他們的目的是搶奪人口和糧草,也有削弱大明的意思。
他們進入大明境內都是有季節性的,為何叫打秋風,主要是因為秋收,人口相對集中,能搶的東西也更多。
而這些倭寇襲擾海邊,卻根本不分季節,時不時就來那么一下,讓人不勝其煩。
他們的目的是建立長期的通道,源源不斷的從大明獲取利益,就像趴在身上的吸血蚊子,只要不被拍死,那就不停的來。
此番做法看似只是騷擾,對大明的影響不大,但因國朝之內有他們的內應,此事若放著不管,必會越做越大。
等那些倭寇把自己養肥了,那恐怕就不是騷擾,而是直接進攻了。
朱棣聞言,瞇起雙目,眼中散出幾分精芒,但卻并未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話鋒一轉,又問道。
“信國公的人馬什么時候到?”
“大概后天可以到。”朱檀如實道:“四哥明日正常出征即可。”
“山東都司的兵將之前已操練過,抵達之后也無需修整,屆時直接上船,前往浙江沿海。”
“等你到了,我這的仗恐怕都打完了。”
朱棣白了朱檀一眼,又問道:“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
朱檀聞言咧嘴一笑,道:“什么都瞞不過四哥,的確有其他的主意。”
“說!”
“四哥清掃北方沿海的倭寇之后,戰艦不要返程,先直插耽羅。”
“耽羅?”
朱棣眉頭微皺,感覺朱檀正在下一盤大棋。
“耽羅是倭寇進駐大明的必經之地,他們如果想逃,也必然會經過耽羅。”
朱檀拿起酒壺,給朱棣倒了一杯酒,又笑道:“弟弟是想讓四哥在這堵著,給他們一網打盡。”
“你小子會這么好心?”
朱棣拿起酒杯喝了一口,覺得不大對勁,開口道:“若能全殲倭寇,這功勞可就是我的了。”
“功勞本來就是四哥的嘛。”
朱檀搓了搓手,又道:“四哥,你也知道國朝有人和倭寇串通一氣。”
“且最近倭寇隱隱有合兵一處的跡象,和海防軍也打了幾仗,和之前大不相同。”
“弟弟分析,可能是朝中有人推波助瀾,在給弟弟挖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