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是現代人,現在大明要發展海軍,擴充疆域,琉球這種橫在太平洋上的群島,就是天然的航空母艦,其戰略意義是遠超經濟利益的。
不過朱檀有這樣的眼光是因為上帝視角,老爺子朱元璋現在能不能想到這一步還是未知數。
朱檀當然可以現在就帶人過去,并以大明親王的名義讓琉球王出人出力,幫忙修建港口之類的設施。
但現在是多事之秋,朝廷的事還懸而未決,朱檀不想給自己找這個麻煩,就只能先問老爺子的意見。
“咱在這逗遛這些日子就當是休整了。”
朱檀又看向湯和,輕聲笑道:“還要勞岳丈您多多費心。”
湯和聞言,面色一正,道:“這是老臣的本分。”
“對了,還有一件事。”
朱檀話鋒一轉,又道:“澎湖這座城也需要個主官,用我的名義向父皇請旨,把昌國縣丞王俊良調來,任這里的知府吧。”
聽到這話,湯和心中微動,輕聲道:“好。”
湯和走后,朱檀靠在房中的軟塌上,看著外面波光粼粼的海面,面色平靜。
該做的事情差不多已經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老爺子的圣旨。
對于征伐東瀛的事,朱檀雖然上心,卻也沒太當回事。
如果二十艘鐵甲戰船齊備,在絕對的武力面前,就現在東瀛倭國的戰斗能力,根本就不是對手,可以輕易將他們撕碎。
況且這時候,東瀛國內也并不太平,軍閥林立,所謂的東瀛國主,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真正的權力都掌握在幕府手中。
東瀛,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和大明不是一個段位的,如果他們真有能力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大明沿海也不會有這么多倭寇,連百姓穿的衣服都要搶了。
朱檀思緒飛揚,不由地就想到了現在朝中的局勢。
算算時間,大哥朱標應該快到京師了,也不知后面到底會掀起多大的驚濤駭浪來。
朱檀正想著這些有的沒的,外面傳來一個輕盈的腳步,他并未回頭,便知是馬和過來了。
這些宮人都受過專業的訓練,走路步子很小,聲音也很輕,跟個幽靈似的。
到了近前,馬和微微躬身,他手中捧著一本卷宗,輕聲道。
“殿下,都詢問完了。”
“速度挺快啊。”
朱檀依舊看著遠處的大海,問道:“都有什么消息,撿要緊的說說。”
馬和聞言,想了一下,道:“樸家的人在這里駐扎了十數年,每年都會有新人被遷過來。”
“他們在城中修建了學堂、藥堂等設施,免費給島上的人用。”
“樸家人會教導所有上島的倭人學習漢話,并且傳授給他們一些咱們的知識。”
“那個叫小田的倭人說,這次昌國附近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的倭人,且連番不斷的攻打昌國縣城,就是因為樸家想打通這方向的商路,把他們的東西從海上運過去,秘密送入浙江行省。”
聽到這話,朱檀收回目光,轉頭看向馬和,瞇眼輕聲道:“他們圖謀的不小啊!”
把視野挑高,站在樸家人的角度去考慮。
他們勾結倭寇,占領大明沿海附近的島礁,經營澎湖,串聯島嶼,目的就是構建一個更大的商業帝國。
他們心里也清楚,靠這些倭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事的,如果想真正在海外扎根,想延續他們的民族甚至最后真正復國的話,需要依靠的還是經濟手段。
如果一旦讓他們打通昌國,這樸家怕是會成為東瀛背后的金主,利用東瀛人出面,和大明發展正常的海上貿易。
開始的時候大明自然不肯,那就加大力度不斷進攻,有了澎湖和昌國以及沿線的海島,東瀛倭寇可以源源不斷的滋擾大明海疆,迫使大明就范。
一邊打,一邊和,樸家恐怕在大明朝廷里也有關系,通過那些人的嘴,當真有可能達成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