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聞言,臉色頓時有些尷尬。
琉球地處偏遠,文化落后,這是不爭的事實,他也一直想要改變現狀,只是苦于沒有辦法。
“所以,本王想在琉球建一座學堂,教授大明文化,不知中山王意下如何?”
武寧聽完,心中格登一下。
這朱檀,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表面上是建學堂,教授大明文化,可實際上,誰知道他安的什么心?
“殿下此舉,實在是功在千秋,造福琉球萬代啊!”武寧干笑了兩聲,心里卻在打鼓,“只是……琉球國小民貧,這建學堂的費用……”
“中山王不必擔心,”
朱檀一副“我懂你”的表情,大手一揮,“本王既然提出這個建議,自然會鼎力相助。”
“這樣吧,建學堂的費用,就由本王來承擔,至于先生嘛,本王也會從應天府挑選幾位德高望重,學富五車的鴻儒,前來授課,中山王以為如何啊?”
武寧聞言,心頭頓時一沉,這哪是“以為如何”,分明是“此事已定”!
朱檀這番操作,表面上是好意,可實際上,卻是要將琉球變成大明的文化殖民地!
到時候,琉球的孩子們從小就學習大明的語言、文化、歷史,長大后,自然而然地就會認同大明,甚至以身為大明人而自豪。
如此一來,琉球還有什么希望?
武寧越想越心驚,可偏偏,他現在騎虎難下。
當初為了讓朱檀答應出兵,他可是拍著胸脯說琉球會承擔一切費用,現在朱檀主動提出承擔建學堂的費用,他要是拒絕,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殿下如此慷慨,下官真是……感激涕零啊……”
武寧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心里卻在滴血。
“哈哈,中山王不必客氣,你我本理應守望相助嘛!”
朱檀哈哈大笑。
這琉球,遲早是本王囊中之物!
就這樣,一座名為“明倫堂”的學堂,在朱檀的“大力支持”下,在琉球拔地而起。
消息傳開,琉球百姓議論紛紛,有人歡喜,有人擔憂。
“聽說大明的學堂里,不僅教授讀書寫字,還教授各種技藝,以后咱們的孩子也能像大明人一樣,成為有學問的人了!”
一位農夫興奮地說道。
“是啊是啊,聽說大明的先生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學問家,能拜他們為師,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啊!”
但也有人心存疑慮:
“這大明王爺,真的安什么好心嗎?為什么要白白幫我們建學堂?”
“就是啊,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我看這里面肯定有貓膩!”
……
然而,無論百姓們怎么議論,明倫堂最終還是建成了。
開學典禮當天,朱檀親自到場,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表示,希望琉球的學子們能夠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將來為琉球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聽得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熱血沸騰,紛紛跪地謝恩。
武寧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