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擔心這些皇親國戚仗著身份作威作福,敗壞祖宗基業,因此才對宗室俸祿一事如此頭疼。
見朱元璋面色稍霽,朱檀趁熱打鐵,繼續說道:
“父皇,您想想,若是實行按勞分配,那些有能力的宗室子弟,為了獲得更多俸祿,自然會努力進取,為朝廷效力。”
“而那些不求上進的,看到別人靠著功勞過上好日子,心中也會有所觸動,從而奮發圖強。”
“如此一來,豈不是一石二鳥,既解決了俸祿問題,又激勵了宗室子弟?”
為了增強說服力,朱檀又搬出了歷史上的例子:
“父皇可還記得漢高祖劉邦?他為了鞏固江山,大封同姓諸侯。”
“然而,這些諸侯國坐大后,便開始擁兵自重,最終導致了七國之亂。而漢武帝時期,推行推恩之策,削弱諸侯國勢力,這才使得漢室江山得以延續。”
朱元璋聽罷,沉吟不語。
他知道朱檀說得有道理,但心中仍有些猶豫。
他看向朱標,問道:
“標兒,你怎么看?”
朱標思忖片刻,說道:
“父皇,兒臣以為,十弟所言不無道理。只是,這按勞分配,具體該如何實施,還需仔細斟酌,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才行。”
朱元璋點了點頭,看向朱檀,問道:
“老十,你既然提出了這個想法,可有什么具體的章程?”
朱檀早就胸有成竹,他上前一步,侃侃而談:
“父皇,兒臣以為,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考核宗室子弟的功績。每年年底,根據他們的表現評定等級,再按等級發放俸祿……”
朱檀滔滔不絕地講了足足半個時辰,從機構設置到考核標準。
從俸祿等級到獎懲措施。
事無巨細,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這套方案,既參考了后世公務員制度的一些優點,又結合了大明朝的實際情況。
可謂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朱元璋和朱標聽得連連點頭,父子倆偶爾交頭接耳,低聲討論幾句,臉上都露出贊許之色。
“……父皇,兒臣以為,這套制度的關鍵在于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只有讓所有宗室子弟都心服口服,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為朝廷效力!”
朱檀最后總結道,偷偷瞥了一眼朱元璋,見他面色紅潤,顯然十分滿意,心中不禁得意萬分。
“好!好!好!”
朱元璋撫掌大笑,連說了三個“好”字,可見他對朱檀的提議是何等的滿意。
“老十啊老十,你可真是朕肚子里的蛔蟲!這按勞分配的制度,簡直就是為我大明量身打造的啊!”
朱元璋興奮地在殿內來回踱步,仿佛看到了一個更加強盛的大明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朱標也是滿臉欣慰地看著朱檀,眼中滿是贊賞之色。
“十弟,你可真是父皇的麒麟兒啊!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
朱檀嘿嘿一笑,撓了撓頭,故作謙虛地說道:
“大哥謬贊了,小弟不過是盡綿薄之力罷了。”
說罷,他眼珠一轉,看向朱元璋,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
“父皇,您看,兒臣這次可是解決了您的一樁心頭大患啊!您是不是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