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并非要架空朝廷,而是要讓朝廷的治理更加高效,更加貼近百姓的需求。”
“這地方議事會,說白了就是朝廷與百姓之間的一座橋梁。他們了解民情,能夠將百姓的訴求及時反映給朝廷;同時,他們也能夠將朝廷的政策傳達給百姓,消除誤解,避免矛盾。”
“至于朝廷,則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制定宏觀政策,維護國家穩定等方面,而不是事事都要親力親為,最終反而顧此失彼。”
王大人聽得眉頭緊鎖,他雖然不太認同朱檀的想法,但也不得不承認,朱檀的這番話并非毫無道理。
“可是王爺,”
王大人面露難色:
“這自古以來,都是民不與官斗,您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這,這豈不是要亂了套?”
朱檀微微一笑:
“亂?本王倒不覺得。王大人,你可知曉大禹治水的故事?”
王大人雖然疑惑,但還是點了點頭,這大禹治水的故事,他小時候就聽過。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靠的是什么?是依靠百姓,疏通河道,才得以成功!”
朱檀語氣激昂:
“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創造奇跡!”
“本王相信,只要給予他們機會,他們同樣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地方……”
朱檀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道:
“這地方議事會的成員,也并非完全由百姓選舉產生……”
“哦?”
王大人聞言,頓時來了興趣:
“難道王爺還有其他安排?”
朱檀微微一笑,賣了個關子:
“此事說來話長,待本王將這新政的細則整理成冊,再與王大人詳細探討。”
王大人雖然心中好奇,但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只得按捺住心中的疑問,繼續聽朱檀講解新政的其他內容。
接下來的時間里,朱檀詳細地向王大人闡述了新政的各項措施。
包括如何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如何打破門第之見選拔人才、如何籌集資金、如何推行地方自治等等。
他旁征博引,從歷史典故到民間故事,從治國方略到百姓生活,娓娓道來。
將原本復雜難懂的政策講解得通俗易懂,甚至還帶了幾分趣味。
王大人聽得時而點頭,時而皺眉,時而恍然大悟,時而陷入沉思。
他原本對朱檀的新政充滿了懷疑和抵觸。
但隨著朱檀的講解,他心中的疑慮逐漸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和敬佩。
不知不覺間,夕陽西下,茶樓里只剩下跳動的燭光。
將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
“王大人,本王這番話,你可都聽明白了?”
朱檀放下手中的茶杯,笑著問道。
王大人從沉思中驚醒,連忙起身,對著朱檀深深一躬,語氣激動地說道:
“王爺雄才偉略,心系蒼生,下官佩服之至!”
“王爺今日這番話,令下官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下官以往真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險些誤了王爺的大事!”
朱檀見狀,連忙起身扶起王大人,笑著說道:
“王大人言重了。本王今日所言,也只是一些粗淺的想法,能否真正實施,還需要王大人多多費心。”
王大人聞言,神色一凜,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