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您想過沒有,若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損害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啊!”
少詹事見朱標有所觸動,連忙趁熱打鐵,“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固然重要,但士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
朱標背著手,在書房里來回踱步。
他眉頭緊鎖,顯然是在認真思考少詹事的話。
“殿下,您是未來的君王,您的每一個決定都關系著大明的未來。”
“臣懇請殿下三思而后行,莫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啊!”
少詹事的話,如同一記記重錘,敲擊著朱標的心房。
他開始認真思考起“一條鞭法”可能帶來的后果,以及自己該如何應對。
“好了,你退下吧。”
朱標擺擺手,對著少詹事說道。
“是,殿下。”
少詹事戰戰兢兢地退出東宮,朱標獨自一人在書房內來回踱步。
他腦海里不斷回響著少詹事的話,就如同魔音灌耳,揮之不去。
“殿下,這‘一條鞭法’看似公平,實際上卻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
朱標雖貴為太子,但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心懷仁義,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更不愿看到國家動蕩。
可如今,他卻被夾在百姓與士紳之間,左右為難。
“難道真的要為了維護那些士紳的利益,而犧牲百姓的福祉嗎?”
朱標心中滿是苦澀。
一旦“一條鞭法”推行,勢必會觸動那些士紳的利益,甚至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彈。
“可若是不推行新法,長此以往,百姓的負擔只會越來越重,最終只會激起民變!”
“不行,我得去問問父皇!”
朱標猛地抬起頭。
……
朱元璋正在御書房批閱奏折,見朱標神色凝重地走進來,便放下手中的朱筆,問道:
“標兒,可是有什么煩心事?”
朱標躬身行禮,將少詹事方才的言論和自己的擔憂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完,并沒有立刻發表意見,而是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巍峨的宮殿,沉默不語。
許久,他才緩緩開口道:
“標兒,你可知我為何要微服私訪山東?”
朱標一愣,搖了搖頭。
朱元璋轉過身,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這‘一條鞭法’事關重大,朕豈能輕易下結論?朕微服私訪,就是為了親眼看看這新法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朕去見了你十弟,說實話,朕心里,還是有些意想不到。”
朱標聞言,頓時來了精神,連忙問道:“那父皇看到了什么?”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說道:
“朕看到,那些貧苦百姓在推行新法后,負擔確實減輕了不少,他們的臉上也多了幾分笑容。”
“鎮還看到,那些原本荒蕪的田地,如今也都被開墾出來,種上了莊稼。”
“這說明,‘一條鞭法’確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