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親馬文升與李東陽的矛盾很深,兩人之間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兩人的手下也是如此。
這樣的事情,不僅是朱檀感興趣,就連徐光祚、郭寧,都對這個話題充滿了好奇。
京城三大才子中,只有徐光祚一人,其他三人都是當官的,哪怕只是軍人,也會經常和京中的大人物接觸,自然要好好聽一聽!
馬璁身為人子,雖然不能明說,但他對這件事還是很了解的。
看著朱檀等人一臉期待的樣子,他馬上解釋道:“這件事,是因為進門的問題,李東陽進門后,便阻止馬先生進門,而今年,馬大人被貶為戶部尚書,他也不肯同意,這梁子就更大了。”
馬文升雖不是內閣大臣,卻也是一方豪強,數次打壓李東陽,甚至連李東陽手下的人,都被他阻止了。
另一方面,李東陽對馬文生也沒什么好感,馬文升之所以在軍中混得這么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李東陽。
朱檀雖然自稱是職業上的佼佼者,但馬文升與李東陽之間的爭斗,卻遠超一般的職業競爭。
葉紳說得很有道理,他繼續問道:“葉先生,李東陽這么做,是為了公事而徇私,劉健身為宰相,難道什么都不做?我看你還是息事寧人的好!”
葉紳勉強地笑了笑,“侯爺怕是還沒意識到,這位馬文勝公子,可不僅僅只有他一個!馬大人、王恕、劉大夏三人,被稱為“三先生”,彼此之間并不和睦,李東陽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兩人之間的明爭暗斗,由來已久,劉健雖然德高望重,但也不能隨意干涉。”
徐光祚脫口而出,“弘治三先生,可比咱們京城三大才子強多了!不,二哥,我們換個名字吧,我看這京城三大才子,還沒有弘治三公子厲害!”
朱檀眼珠一轉,道:“大哥,要不你就叫做大明三雄吧,一定會一鳴驚人,一鳴驚人的。”
身為御史大夫,他對朝廷里的爭斗,自然是知道得更多,也更了解馬璁。
朱檀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朱檀其實也算是他的姑爺,所以他并沒有在意徐光祚的入學,而是接著道:“我之所以要參徐瓊,一是徐瓊沒有做什么,二是馬先生與李先生之間,很可能會有一場沖突,不過,我也沒有料到,這次的吏部尚書,竟然會是李東陽,我覺得,我現在去參徐瓊,還為時過早。”
葉紳將馬文升與劉大夏之間的沖突說了一遍,然后劉大夏就將李東陽也牽扯了進來,一起對付馬文升。
馬文升轉過身,將劉大夏和李東陽手下的事情說了一遍。
葉紳一錘定音。
“這一年,刑部尚書蔣榮,指責李東陽、劉健,都是馬先生一手策劃的,馬璁先生來了,恕我直言,姜榮,就是他的弟子。”
這件事,就連馬璁也是一頭霧水。
朱檀一聽,心說馬文升還真是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眼里,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告訴馬璁,卻讓他這個小小的獄卒來做。
朱檀越聽越興奮,難怪老爺子說與天地爭鋒,與人爭鋒,更是一件樂事。
葉紳絮絮叨叨的說著,末了還帶著幾分勸告朱檀的意味:“侯爺既然是武將,那就可以避開很多不必要的問題,畢竟大明的朝堂,特別是文臣,很少有什么能做好的,一個不好,就會被人從背后捅刀子,到時候還不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捅刀子!”
葉紳說的是真心話,他早就聽說了,再過些日子,他就要被提拔為尚寶司的尚書了。
他的身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樣也被人從御史大夫的職位上踹了下去。
而且,他還真不知道得罪了哪個大人物,真是氣死人了!(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