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回頭對著王嫣點了下頭,便走向了太子府。
剛剛“下課”的朱厚照,一見朱檀,便急匆匆的跑了進來,“二叔,昨日的兩名舉人怎么樣了?我今日聽到王華說,許多人都在參二叔,其中關于二叔的折子就有一二十份之多!
朱檀“唔”了一聲,不知!
他并不知道,抓唐伯虎和徐經,雖然引起了不少讀書人的反對,但這并不是一件大事。
他并沒有對唐伯虎和那兩個人做什么,而是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待遇!
然而劉瑾這一句話,卻是讓朱檀明白了其中的輕重。
劉瑾更加謹慎地回答道:“侯爺有所不知,自開科取士之后,大明對于文人的重視只在宋代,唐寅為解元,徐經為進士,這兩個字,世間千萬文人必然會對他們產生憐憫之意,如此聲勢,就連皇帝都不能輕忽!”
劉瑾話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雖然建昌侯得圣眷,但比起洪武年間的政局大勢,還是差得遠了。
于謙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卻被他輕而易舉地抹去了所有的身份,區區一個旁系子弟,如何能與悍不畏死的于謙相提并論?
于謙的死,不只是朱祁鎮一個人,還有整個天下的文人。
這才是真正的大明,若不是憲宗皇帝立下汗馬功勞,封朱祁鈺為皇上,為于謙正名,重建大明的那個人,恐怕早就被天下人唾棄為奸臣了!
朱厚照從小接受的就是正宗的儒學,他的師傅要么是大儒,要么是大儒,雖然年輕,但這點道理還是懂的。
“二叔,唐寅和徐經,不如就這樣放過他們好了!如果這件事傳到朝廷里,我父親一定會很為難的。”
“阿壽倒是孝順,不過,絕對不能讓他走。”
朱檀本來想要救唐伯虎,若是放走,那就太浪費時間了,可是劉瑾與朱厚照都這么說,他自然也就記下了,想要解開這一關,還真不容易。
唐伯虎拿了銀子卻不肯畫,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但要說到無理取鬧,朱檀卻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行家。
“或許,這也是一個洗脫罪名的好時機,就看你打算做什么了。”
朱厚照和劉瑾雖然聽不懂朱檀在說什么,但從朱檀的表情來看,他似乎早有打算。
“阿壽啊,剛才王華說這話,也算是給我提了個醒,看樣子這次和王華的見面還是很有成效的,王華明日上學了?”
朱厚照頷首道:“王華老師明日要為我講解《論語》,想必也會到場。”
朱檀答應了朱厚照,立刻離開了皇宮,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房間里,唐伯虎和徐經看著桌上的飯菜,卻是一點胃口都沒有。
兩人都是舉人,都是聰明人,昨日送走梁儲,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梁儲更是威脅要參建昌侯,他們不可能一點動作都沒有,但這件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就不得而知了。
朱檀走了進去,唐伯虎和徐經都是一臉的焦急。
“不是!人都是要吃飯的,不吃飯不行,來,給我端點熱水,我陪你們喝酒。”
下人們連忙將熱騰騰的酒菜送了過來,朱檀看著兩個人一動不動,揮揮手:“都走吧,無聊,我們說說話。”(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