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喜對他很是恭敬,朝著他揮了揮手。
這人叫陸松,是朱佑杬的侄子,也是他最信任的兒子,也是他的親侄子。
朱有驊回京之后,陸松之父陸,便隨他一起到了興王府,成為了一名御林軍。
他們兩個對朱佑杬忠心耿耿,所以,邵喜對陸松的評價也很高。
“王爺此番入京,是為太后娘娘獻壽,不知王爺可有何言相告?”
陸松點了點頭,“王爺讓我傳信去見你,告訴你,安陸王府一切安好,還請你放心。
邵喜三個侄子里,對長子朱佑杬最為偏愛,他還認為長子要比現在的李淳風更合適。
不過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沒有多想。
更讓人意外的是,朱佑杬還沒登基,朱佑杬的長子朱厚熜就登上了皇位。
邵喜叫陸松過來,是有事相求陸松。
“有個人,我希望你能替我帶一份書信給他,不知可否?”
陸松連忙說道:“大人,您有什么要求,我陸松都會做到的。”
“行,你把這份文件寄給甜井巷,臨街的一家,別的什么都不要管。”
邵喜也不愿意連累侄子朱佑杬,因為朱棣謀反后,大明王朝對于諸王的控制十分嚴密。
要是讓他們知道朱佑杬跟別的大臣勾結,那就是大問題了。
不過,邵喜卻是要神不知鬼不覺的將這件事傳出去,所以,他也只有利用陸松了。
陸松會意,將書信收了起來,然后退了下去。
第二日,太后周氏過生日,許多人都來為周氏賀壽。
朱檀并未參與其中,卻是在朱厚照的宮中會見了王華。
王華將《論語》對朱厚照說了一遍,最后只能望向朱檀,道:“侯爺,我們不能再上課了!”
朱檀嘿嘿一笑,“王先生,在下并無惡意,只是想來與王先生說幾句話,不知王先生對于這一屆的科舉之事,有何看法?不知伯安兄可有什么安排?”
見朱厚照無法授課,朱檀便向他詢問科舉之事,王華便將書籍放在一旁。
“多謝侯爺在廣樂樓指點,聽說伯安很有本事,前兩名應該是沒問題的。”
朱檀深知王華和李東陽私交甚好,因此不能將考試中的錯誤告訴王華,那樣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因此改得更加婉轉一些。
“我聽聞,這次會試的題目,似乎有些人在販賣,不知道王先生意下如何?”
王華哈哈一笑,說道:“侯爺怕是有所不知,三年一度的會試,就有不少人在販賣這些題目,這些題目,都是這十多年來,總結出來的題目,雖然可以參考,卻也不算太多。”
王華便向朱檀解釋了此次考試的題目究竟如何,這一舉動正好落在了朱檀的下懷。
“王先生,題目既然是主考官寫的,那么很有可能會走漏風聲,伯安兄,你要小心了,聽說程敏政的題目是最難解的。”
王華笑了笑,他可是狀元,才華橫溢,最討厭的就是有人出這種題目,他和李東陽走得很近,可是和程敏政比起來,那就完全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