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瓊蓮長居深宮,對于皇室的歷史資料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對于鄭和的航海之事,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她沒有料到丈夫會這么做,微微皺眉說道:“從明朝開始,宮中便有規定,凡凡船只,一律禁止出海,夫君,你這樣做,實在是太過份了!”
朱檀嘁的一笑,臉上露出了幾分鄙夷之色。
“那是沒腦子的,禁海令,就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其他的我不懂,但如果我們能把紅薯種出來,那就能讓我們國家多繁榮數百年,也能讓我們國家多出幾十億人!”
“紅薯?國泰民安?”沈瓊蓮不解。
朱檀自知言出必行,伸手在沈瓊蓮光滑如玉的后背上拍了一下。
“我是說,打開國門,是大明的必經之路,只要打開國門,整個世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會變得和平!”
沈瓊蓮看著朱檀說這話時,臉色格外古怪,仿佛是對造船、開海心有向往,于是將話題扯了回去。
“我小時候見過金陵的船廠,他們告訴我,鄭和寶船所用的木頭,都是用來造船的,所以都被砍光了,你是從哪里弄來的?”
“鐵力木確實沒有,但我們可以用來做,比如荔枝木,柚木,松樹,山海關附近,到處都是這種木頭,正好在大明境內,我讓五軍鎮守,以及邊關的商人,幫我找找,聽說這種樹,高達十多丈,需要數人才能環抱,只是,運送起來很麻煩,而且價格不菲。”
松木做的船當然沒有鐵木那么結實,而且耐沖擊,耐風,但鄭和把這兩種木頭都毀掉了,想要重新生長,至少要數百年!
沈瓊蓮接著道:“關于鄭和寶舟的設計圖,我想皇室應該也有珍藏,就算沒有,金陵也應該還有,相公可以問問工部。”
朱檀很是高興,道:“他們真的還活著?
楚暮上一世就曾聽聞,有鄭和寶舟在江南仿制,以作觀光之用,只是一直沒有達到歷史上所記錄的大小。
這簡直就像是一艘小型航空母艦,讓后人瞠目結舌,大明年間,到底是如何建造出這樣一艘寶船的?
朱檀想一想,要是真有一張設計圖,那就太好了。
這就代表著,他可以建造出一艘和航空母艦差不多大小的船只,可以橫掃一切,讓大明永遠站在大海洋的巔峰。
有了主意,朱檀次日便入宮找到了大舅子,要在皇室的檔案中查找有關鄭和寶的船只的信息,藍圖。
但是,這件事情牽扯到了海禁,朱佑樘是贊成的,于是,朱檀就借口檢查永樂大典,想要重新印刷一遍。
朱佑樘一聽說朱檀要將《永樂大典》重新印刷一遍,那可是一項浩大的工作,而且花費也不少。
為了獲得更好的印刷效果,他們必須要用木刻,而木刻的作品,一般都不會好看。
“建常侯,永樂大典,花費了十余年的心血,歷代讀書人都在努力,這本書要流傳下去,不僅需要大量的人手,還需要大量的銀兩。”
原本朱檀不過是以此為藉口,被朱佑樘這么一提,才想起了這件事情。
到了后來,永樂大典已經遺失了不少。
若是能多印一些,流傳出去,那就是大功一件,對華夏的優秀文化,也有很大的幫助。
“妹夫,無論多少錢,我都會去辦,但總要找個幫手,尤其是朝廷,畢竟要用的都是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