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帶著將近六百人,浩浩蕩蕩的到達了青口鎮,也就是兩淮鹽場中的一個。
先前京城傳來的一則傳聞,說廚房發生了騷亂,朱檀親自去查看,卻發現并非如此,廚房里的人都在忙碌著,砍柴砍草,或者烹制海水,遠遠望去,就象一座燃燒的工廠,煙霧繚繞,也不知這是否算是一種古老的生態毀滅。
朱檀不做任何的停頓,直接來到了負責看守這里的內侍汪敏面前。
汪敏三十多歲,皮膚白皙,對朱檀極為尊敬,一方面是因為劉瑾、丘聚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討好這位皇叔,好盡快離開這里。
所以在向朱檀說明當時的情形時,也是沒有任何的保留,將自己所知曉的全部告訴了他。
“侯爺,食鹽就是食鹽,實不相瞞,侯爺,這些年來,我也賺了幾萬兩,這還只是小錢,和山西的商人、商人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
“什么意思?難道他們都是走私的?”
汪敏苦澀一笑,道:“我也說不準,中法已經被朝廷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鹽引,然后從佃戶那里買,這樣一來,就很難分辨是不是真的了。”
朱檀聽了汪敏的解釋,才明白原來不僅僅是清朝有揚州八大鹽商,如今的鹽商已經有了自己的祖先。
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商人,靠著中法和晉商人對北方地形的了解,大發其財。
可是,這幾年來,晉商人卻被一個商人打得落花流水,大明改變了稅收,把糧食換成了銀子,這讓晉商人徹底失去了信心。
而那些徽商,卻是手段多,手段多,賺錢也快,每天都賺的盆滿缽滿。
“侯爺想要徹底改革鹽法,必須要靠他們,否則短時間里,他們的利潤就會受到影響,有些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做這件事情,我們要做好準備。”
“還有一種,就是當地的官員和宗門勢力,他們都是要吃飯的,侯爺整頓鹽政,就像是要把他們的飯碗給毀了,而且,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朱檀連連點頭,心想汪敏果然是在這里呆了十多年,對這里的情況了如指掌,對他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看樣子,不管是現在還是現在,都很難做什么!”
朱檀感嘆之后,想了想,“食鹽的問題暫時不用著急,汪敏你手下也有不少人,我現在就用,谷大用,你去附近看看,哪里比較合適做混凝土,最好是能將這些混凝土給弄上來。”
朱檀再次看著王橋,道:“如今我手中,還能拿出幾兩白銀來?”
平時都是賈章在打理,可這小子受了重傷,至少要休養大半年,沒什么希望。
王橋作為賬房,也不是完全不懂,畢竟他也是做過鹽引生意的。
“京城有5萬兩白銀,沉船后,又有上萬兩黃金被撈了出來。”
朱檀的嘴唇動了動,平白無故的少了一大筆銀子,即便是家大業大,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我可以拿出一萬兩銀子,在青口鎮建立一個實驗基地,看看能不能成功。”
朱檀讓王橋拿出一筆錢來,谷大要建造一座曬場,水泥是必不可少的,絕對不能少。
而朱檀等人的來到,自然也引來了有關方面的關注,得知有一位巡鹽使者來到了兩淮鹽場。(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