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要不要放他進去?或者……”
王承恩開口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朱由檢卻是抬起頭來,看看天色,說道:“這么長的日子,我都沒有上過朝堂了。今日,召集群臣,奉天議事!”
……
奉天殿,乾清觀
一片嘈雜!
半月之后,群臣再次上朝,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們在黎明前的黎明時分,在雄雞的啼聲中起床,步行穿過大半個首都,前往紫禁城的早朝。
一排排的文臣,一字排開,看起來并不是很整齊,卻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
時隔許久,兩人都變得陌生起來。自從溫體仁入獄之后,六個人中就只剩下了一個人。
這是周延儒心中唯一的想法,他想要在朝堂之上,將這一點稟告給皇帝。
周延儒一邊說著,一邊看向身后的一名大臣,這名大臣正是他新晉升的都察院監察使。
和以往不同的是,朱由檢并沒有來,他只是讓一眾大臣們站在那里,足足等了半個時辰。
直到朱由檢走到了朱由檢的面前,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他已經想好了對策。
這一次,朱由檢的動作要輕松許多,也要沉穩許多,每一步都帶著一種帝王的威嚴。
他的眼睛,如同火焰一般,朝著那些穿著華服的大臣們看了過去。
“陛下萬壽無疆!”
朱由檢一如往常,端坐在雕刻精美的龍紋寶座之上,接受著群臣的膜拜。
朱由檢讓大臣們跪倒在地,這才道:“還請卿平身!今天的早朝,大家都累壞了。”
朱由檢見群臣都累了,便不再高興,只是有些無趣,便在寶座上坐下。
這么長時間沒有上朝,這么多天過去了,這么多的事情堆積在一起,大臣們自然是有一大堆話要說。
“陛下!微臣有話要說!”
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了出來,正是戶部尚書。
朱由檢擺了擺手,淡淡道:“講!”
說著,他將自己的右手抽了回來,然后將手指放在了自己的指甲上。
“皇上,這幾年江南多有水災,北部也有旱災,如今更是發生了災荒!”
“民不聊生!情況很糟糕!希望您能認真對待!”
“據我們的計算,光是江南一帶,就有三十多萬人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北部,河南、河北等地,都出現了大量的饑荒。”
朱由檢微微皺眉,朱由檢早就料到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一是他料到了明崇禎年間的災荒,從史料上看,這是一段小冰期。
其次,朱由檢在學會了《乾坤陰陽算》之后,心中就已經有了這樣的預感。
在走進奉天殿之前,他就感覺到了這位戶部尚書的表情和動作,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一致。
《乾坤陰陽算》果然是一門有趣的法門!
讓我們回到“小冰期”的觀念上來。實際上,氣候變化是一種氣候變化,也是明代衰亡的一種間接原因。
就“小冰期”而言,其主要特征是:極端天氣增加、干旱、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年均溫度下降;溫度驟降,只能用“奇寒無比”四個字來形容。
竺可楨等人對中國歷代氣象資料的研究表明:中國古代有四個小冰河期,其中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為第4個小冰期。到了最后,無數的原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場由無數個不同的原因組成的“大明”的覆滅。
特別是在他在位十七年中,由于氣候反常,造成了江南多水患、北方多干旱。
總而言之,崇禎時代可謂是多事之秋。干旱、蝗蟲和瘟疫,不僅導致了農作物的減少,而且還讓明朝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十室九空,戶丁盡失,白骨遍地,這是一片荒蕪之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多的王朝,像李自成和張獻忠這樣的起義,更是數不勝數。
而作為王朝興盛的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人口,在鼎盛時期之后,便開始急劇下降。根據曹樹基的估算,僅明朝末年,蘇、杭五州就因瘟疫而喪生的人數達六百萬左右。(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