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繼續說道,他很清楚朱檀最恨的就是這種事情。
那是一種儀式,一種虛偽的儀式。他不是說過,他討厭這種無聊的事情嗎?
陳太醫看著精神奕奕的朱由檢,說道:
“皇上,我最近給你配了一副鎮定心神的藥,你可以試試!”
陳太醫與王承恩一邊說著,一邊招呼身后的一名太監和一名侍女走了過來,將一盆濃黑色的濃湯送到了他的面前。
“算了!我已經很好了,我很好!”
朱由檢做了個請的手勢。
陳太醫繼續說道:“這是微臣向李時珍要來的方子!還請殿下一試,效果絕佳!”
難道是李時珍?
朱由檢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本草綱目》就是他寫的。朱由檢聽陳太醫說起過李時珍,第一反應就是李時珍是中國有名的中醫大師,除了《本草綱目》之外,他還寫過幾個藥方,但是隨著明朝和清朝的原因,那些醫書都已經失傳了。
按照618小隊的隊長所說,現在的《本草綱目》只是一部不完整的書,還有許多缺失之處。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由檢才會特意讓陳太醫將李時珍和其他的醫書都收集起來,寫成一本書。
朱由檢也只是說說而已,他揉了揉有些發脹的頭,這才想起來,這句話似乎是對宋應星說的,卻不想被陳太醫聽到了。
我想不起來了,腦子有點暈,想不起來了。朱由檢在榻上坐下,只是說了一句:
“嗯,我想起來了,陳太醫,我還以為你真的會這么做呢,看來這幾天要麻煩陳太醫了!”
陳太醫又說了一句:
“陛下,我也是這么想的!這是一年多以前,我從李時珍那里得到的一本醫學專著,整理出來的。”
陳太醫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取出一個木盒,打開一看,里面是一本名為《本草綱目》的詩集。
朱由檢看著手中的冊子,微微一怔,心想原來是自己想多了,原來自己并沒有說出那樣的話來。
趁著朱由檢翻閱經書之時,陳太醫道:
“陛下,我同意你的建議,希望你能在國子監里,開一門新的課程,讓你專心學習醫學。”
說到這里,陳太醫摸著胡子道:
“皇上,我明白國子監的意義,但我認為,大明昌盛,最關鍵的就是醫術,如果醫術發達,就能治好所有人的病,這就是帝國的氣運!”
陳太醫說了一大串繞來繞去的話,朱由檢卻是明白了。
然后,陳太醫繼續道:
“如今,我們雖然有老夫和我的一些人,可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卻是寥寥無幾,我也聽說過,有很多人,都是被請來看病的。如果將醫術納入國子監,再推廣開來,絕對可以培養出大量的醫師,為百姓看病,為百姓看病,為百姓看病,為百姓看病。”
陳太醫說的都是實話。
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在過去是怎么作弊的,是怎么復興國家的。這只是表面上的,陳太醫說的沒錯,在真實的歷史上,平民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往往連吃飯、穿衣都成問題,更別說治療了。
朱檀突然想起了一個數字,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平均年齡只有40歲。
而在歐洲這樣的地方,人口的平均年齡也只有四十歲左右。
都說一個人能改天換地,站在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輕松的主角,那只是一個穿越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