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談的時間不長。我看出來了,這人真的就是一個新手,根本不懂什么談判。”譚副總說道。
“不懂談判?為什么那么巧,買了這五套商鋪?”金董把所有的可能分析了一遍,都覺得不得要領。
譚副總說道:“我打聽到,姜哲在買五套商鋪的時候,他身邊的朋友都不贊同,也就說是,他可能是運氣好。”
金董說道:“我不太相信什么運氣。你想怎么辦?”
“我們先等兩天,晾一晾。”譚副總說道。
“你忘了之前的事情了?萬一有別人搗亂呢?”金董說道。
譚副總說道:“他要的價格太高,很少有人能接受。”
金董說道:“下周再約他談,盡量壓價格。如果真的無法壓價——”
她冷冷的說道:“也可以接受,我們賺的不是這一筆錢。只要我們整個項目能夠運作起來,可以把之前的投入,翻倍賺回來。”
……
周四專業課。
油畫大一班畫室。
很多同學的作業,基本成型,老師正在用投影播放著米國畫家,喬治伯里曼的藝用解剖結構。
“這些圖,是我從伯里曼的書上挑選出來的。讓大家看這份資料,是因為我在大家的速寫中,看到很多問題。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學,在藝考之前就臨摹過這位畫家的結構圖。
我們今天重新拿出來講,有新的要求。”
他點開一幅圖。“你們作品,我看過。很多同學畫的很像,但是不是真的理解?
我們學習藝用解剖,除了背過,還要理解并且會用。這位畫家的作品,就是比較好的范本……”
老師從如何把握動態開始講并示范,然后講到人物的基本比例。“你們在初中和高中階段,一定聽過對人物比例的總結,很有名的一句是,立七坐五蹲三,有的是立七坐五盤三半。
這是一種籠統的概括辦法,幫助學生快點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但這個比例,不是絕對的,如果你一直用這種比例作畫,又不會變通,就會讓你畫的人物毫無特點,很死板。
老師講出了兩種人物比例,一種是米開朗基羅的——人的身高,約有八個頭的高度。另一種說法是7.5。
“這個比例,需要根據模特去決定……下面的時間。咱們就用速寫來練習——”
姜哲聽懂要求,開始在畫速寫時,運用伯里曼的方法。
他曾經參照伯里曼的書籍,進行臨摹。
在姜哲看來,伯里曼的作品最可取之處。除了比例結構以外,還能靈活餓進行描繪。
如今,在多項技能提升后,重新臨摹。對于臨摹的要求,有了不同的要求。
他沒有進行百分百的照搬,而是根據自給的理解,運用多種手法進行練習。
老師在走到姜哲身旁,盯著他的速寫,看了半晌,對姜哲和周圍幾人說道:“這個方法不錯,盡量準確,但是不死板。
等你們有時間,看看大師們的練習稿。”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