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正在用小竹刀,慢慢的的修整器型。每一次修整,都能穩定準確,節奏不急不緩。
隨著慢慢的修整,器行逐漸接近完善,
周老師覺得,看這樣的制作過程,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等到姜哲制作完畢,放下竹刀休息,周老師說道:“你做的很好,器型很美。這幾件器皿,在很遠的距離就能注意到。你以前學過制作陶瓷?”
姜哲說道:“這是第一次制作陶瓷。如果不是您的課,我可能還沒機會接觸。您看,作業有什么缺點?”
學生實話實說,周老師一言難盡。
他知道姜哲已經有些名氣,忍不住琢磨,有些天賦,是不是能讓人一通百通?
面對學生問題,他只能動腦筋,斟酌著回應:“你這幾個器皿的造型,是不是從康熙豇豆紅瓷器八件套里來的?”
姜哲說道:“您看的準。我從圖書館看到八件套的圖片,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六件,學習制作。”
周老師松了一口氣,指著作品,念道:“蘋果尊、膽瓶,柳葉瓶、太白尊、鏜鑼洗,這件原本是盤螭瓶?”
姜哲答道:“對,原本是盤螭瓶,我沒做立體的盤螭雕刻,打算做成暗刻螭紋。”
“不錯,可以改動。太白尊也可以加暗刻紋。”
兩人的對話已經吸引了幾個同學。
“老師,您說的這八件套是什么?”
周老師說道:“我說的八件套,是康熙豇豆紅釉瓷器,盤螭瓶、蘋果尊、萊菔尊、菊瓣瓶、柳葉瓶、太白尊、印盒、鏜鑼洗八件……”
他解釋完這一套瓷器,又對姜哲說道:“咱們學校只有白釉和青釉料,如果你想選其他的釉色,就需要到市場上采購。豇豆紅的制作太麻煩,你可要慎重。”
姜哲已經考慮過釉色。“我想用白釉。”
周老師點頭:“可以,白釉素雅。咱們學校用的白釉比較穩定。”
等周老師去指導別的學生。姜哲拿起剩余的瓷土,開始制作陳嫣的頭像。瓷雕是按照之前的泥塑,等比例縮小,但細節一絲不差。
周老師轉了一圈回來,看到姜哲做的瓷雕,笑而不語。
很多同學看到姜哲的作品,也在偷笑。他們都認得陳嫣。
姜哲的雕刻,惟妙惟肖,一眼能認出來。
等陶瓷作品完成,學生們按照老師指點,把作品送去烘干。
學校里的陶瓷工作室在教學樓的地下室。負責管理工作室的人,周老師稱他為鄒師傅。
周老師帶著學生們來到工作室,請鄒師傅幫忙烘干,順便講解這里的所有儀器,以及制作流程。
周五,瓷胎烘干之后,姜哲開始修整器型,給太白尊增加暗刻團螭紋,給原本的盤螭瓶增加暗刻螭紋,修整瓷雕的細節。
瓷胎制作完畢,開始上釉色
學校的上釉工藝,用的是噴釉。雖然不能體會傳統的工藝,但周老師說,這種現代工藝,呈現的釉色更均勻。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