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司機覺得意外,陳璽和呂叔看到姜哲熟練的與司機對話,也跟意外。
姜哲和司機聊起盧浮宮的入口以及參觀路線,以及周邊還有哪些可以參觀的美術館。
司機很健談,告訴他這些信息之后,問他是不是留學生。
姜哲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的。
司機表達了驚訝之后,講起了他們同行間流傳的一個笑話。曾經有兩位亞洲游客,來到巴黎,也想去盧浮宮,可惜,不懂法語,不過,這人懂一些繪畫,直接畫了一個斷臂的維納斯,給司機看。
司機心領神會,直接把他們拉到了紅,登,區。
陳璽問道:“姜哲你的法語這么好?”
“曾經夢想來這里留學,所以學了一點。”姜哲回憶上一世的自己。
呂叔也說道:“你的法語很熟練。”
幾人順利來到目的地,購票排隊,在廣場等待入館。
等待的時間里,三人相互拍照留念。感受建筑之美,還是很有趣的,可以忽略排隊的枯燥。
姜哲與陳璽二人聊起盧浮宮的歷史。
按照法國的記錄,盧浮宮最早起源于奧古斯特統治時期。1190年,建造盧浮宮的堡壘和主塔,就是目前方形中庭的西南邊。到了1214年,主塔建造完工包含了珍藏室資料室,儲藏室還有監獄的作用。從那時起一直到廣場經過改造,金字形入口落成,才形成今天的規模。
到了開館的時間,姜哲三人,從玻璃金字塔入口,進入盧浮宮。
雖然來參觀的人很多,但是三人進入場館,立刻感受到這里的濃厚的歷史和藝術氛圍,迅速被各種雕塑和藝術品吸引。
姜哲連續看過幾件雕塑之后,終于聽到系統的提示。
收錄數據中……
收錄數據完畢。
姜哲不動聲色,按照之前的行進速度,邊看邊等待系統收錄數據。
連續看過許多雕塑后,他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靠近某些雕塑,系統會收錄數據。有些物品,沒有引起系統的反應。
因為要看的藝術品太多,他沒辦法停下腳步。
與姜哲同行的兩人里,陳璽因為工作原因喜歡看藝術品,呂叔是因為個人愛好。
三人僅僅看了一會兒,就很興奮,感慨不虛此行。因為環境的原因,以及藏品太多,幾人不方便暢聊,只能選重要的作品看。
三人來到女像柱廳。
姜哲揚起頭,欣賞以女像作為柱子,支撐起的一個平臺。上方是音樂家的雕塑,靈感來自于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筑。
陳璽和姜哲了解的專業知識多。呂叔看到不明白的雕塑,就向二人詢問。
姜哲告訴呂叔,這間大廳曾經作為表演戲劇的場所,后來專門展示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
他留意觀賞大廳中央,公元二世紀的女神和母鹿的雕像。
雕像介紹里寫明,這件大理石作品,是根據公元前330年的青銅雕像而制作。
等到系統提示是收錄完畢,
姜哲走到另一件雕塑前。
這件雕塑表現得是,在柔軟床墊上的一位女神。
他圍繞著這個雕塑走了一圈,觀察其特征以及表現手法。
雖然他并不精通雕塑,但是,學習過米開朗基羅的技法,能看出這件雕塑中的一些精妙手法。
陳璽和呂叔見姜哲看的認真,就向他詢問這雕塑的門道。
姜哲告訴二人,這件雕塑是,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同題材的雕像,自公元2世紀以來就已經存在,至文藝復興以來,有各種不同的復制品。盧浮宮所展出的雕像,于1608年在羅馬出土,1620年,著名藝術家貝尼尼對雕像進行修復,并應紅衣主教的要求增添了一個枕頭和床墊,成就了一件雕塑藝術精品。
陳璽二人驚嘆,雕塑家的栩栩如生。
姜哲欣賞的同時耐心等待系統收錄完畢。
三人女相助廳的右側通道,來到下一個展廳,遠遠的就看到了知名的女神雕像。
(本章完)</p>